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法国启蒙哲学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具有( )
A.不带任何偏见和经受住实践检验B.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C.彻底的革命精神和完整的理论体系D.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3.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
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主观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地显著变动中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
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9.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0.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12.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运输设备B. 动力系统C.传动装置D.生产工具
13.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 )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14.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 )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1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是( )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
16.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 )
A.两党制和多党制两种B.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
C.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三种D.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三种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1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的保持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D.剩余价值的实现
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A.议会制B.三权分立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
20.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
2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 -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2.一般意新资本主义阶股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
A.商业资本国际化B.借贷资本国际化C.产业资本国际化D.银行资本国际化
23.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C.巴黎公社的原则D.生产力决定论
24.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
A.农民运动的发展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C.阶级矛盾的激化D.杰出人物的出现
25.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