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 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
A. 水 亦 息 夜 B. 門 上 星 裹
C. 斤 刃 牧 祝 D. 牛 向 鹿 徒
2.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解释的汉字结构类型是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转注
3. 下列各组字,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
A. 毫一豪 B. 游—遊
C. 灾—災 D. 受 — 授
4. 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关系的一组是
A. 置一寘 B. 並一垃
C. 暴—曝 D. 錫一賜
5.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的一句是
A. 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B. 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
C. 一箪食, 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D. 子謂子貢曰:“女舆回也孰愈?”
6.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是双音词的一句是
A.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B.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C. 匹夫而為百世師, 一言而為天下法。
D.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
7.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A. 願無伐善,無施勞。
B. 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
C. 積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
D. 止車而望西河,泣數行而下。
8.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变化属于色彩褒贬差异的一句是
A. 子焉父死亡所恨。
B.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C.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
D. 夫雖無國四方之憂,然謀臣輿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9.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
A. 后稷教民稼穑,樹获五榖。
B. 虎兕出於押,龜玉毁於横中,是誰之過輿?
C. 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D. 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10. “问”和“访”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 范围廣狭不同:“问”的对象范围宽;“访”的对象范围窄。
B. 语法功能不同:“问”可以带宾语;“访”不可以。
C. 程度深浅不同:“问”是仔细的问;“访”是一般的问。
D. 側重的方面不同:“问”侧重于询问某事;“访”侧重于访问某人。
11.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A. 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遂:于是)
B.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脱身獨去,已至軍矣。(督:责问)
C. 齊侯陳諸侯之師,輿屈完乘而觀之。(乘:骑马)
D.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责於薛乎?(羞:害羞)
12. 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A. 今媪尊長安君之位。
B. 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
C. 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D. 是故明君貴五榖而賤金玉。
13. 下列句中,含有双宾语的一句是
A. 故天予之時,地生之財。
B.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D. 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經像焉。
14. 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 豕人立而啼。B. 故不能推車而及。
C. 夫戰,勇氣也。D. 父母唯其疾之憂。
15. 下列句中,宾语借助代词复指而前置的一句是
A.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B. 何為棄墳井,在山谷為寇也?
C. 大道之行也,舆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D.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
16. 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A. 蟹六跪而二螯。B. 穎考叔焉颍谷封人。
C. 是非君子之言也。D. 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17. 下列句中,动词宾语省略的一句是
A. 人皆有兄弟,我獨無。
B. 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
C. 可輿言而不輿之言,失人。
D. 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
18. 下列古注类型,属于对古书文字进行辨音释义的一项是
A. 补注 B. 集解
C. 音义 D. 传注
19. 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 “连类而及”只限于同类事物的连及。
B. “连类而及”也省称为“连及”。
C. “無羽毛以御寒暑”中,使用“连类而及”表达方式的是“羽毛”。
D. “连类而及”所连带提及的事物在文中有实际表意作用。
20. 古书注释术语“如字”的功能是
A. 按规范的写法写某字。B. 按常见的读音读某字。
C. 按借字的读音读某字。D. 用音近字为某字注音。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古文背诵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将下列文句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1. 不違農時,( )。數罟不入湾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22. 鲲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23. 宋人或得玉,(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献之。”
24. 蓋均無貧,(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来之。
25. 是 故 (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6.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孰知其極?
三、 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5分)
27. 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 亟:
28.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控:
29. 若受吾幣不假之道,将奈何? 幣:
30.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謝:
31. 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 勤: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5分)
32.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輿? 輿:
33.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為:
34. 歸以語其弟,曰: “楚其亡乎?” 以:
35.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乎:
36.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耶?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7. 下列汉字哪些是象形字?哪些是会意字?请说明各类字的特点。(6分)
眉 栗 莫 折 血 隻 果 聞
38.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其活用类型。(6分)
(1)故君人者,勞於索之,而休於使之。
(2)文帝曰: “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
(3)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4)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
39.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类型。(8分)
(1)間 A. 晏子焉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闕。
B. 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
(2)關 A. 臧統斬鹿門之關以出。
B.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把下段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联麗。朝服衣冠,窥鏡,謂其妻曰:“我孰輿城北徐公美? ”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 其妾曰:“吾孰輿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 之:“吾輿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 不如;窥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 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40. 鄒忌條八尺有餘,形貌联麗
41. 我孰舆城北徐公美
42.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3. 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44. 窥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45.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六、古文标点题(12分)
46. 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
善 學 者 師 逸 而 功 倍 又 從 而 庸 之 不 善 學 者 師 勤 而 功 半 又 從 而 怨 之 善 問 者 如 攻 堅 木 先 其 易 者 後 其 節 目 及 其 久 也 相 説 以 解 不 善 問 者 反 此 善 待 問 者 如 撞 鐘 叩 之 以 小 者 則 小 鳴 叩 之 以 大 者 則 大 鳴 待 其 從 容 然 後 盡 其 聲 不 善 答 問 者 反 此 此 皆 進 學 之 道 也 記 問 之 學 不 足 以 為 人 師 必 也 其 聽 語 乎 力 不 能 問 然 後 語 之 語 之 而 不 知 雖 舍 之 可 也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晋屬公侈淫,好聽讒人,欲盡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胥童謂属公曰:“必先殺三都, 族大多怨,去大族不偏。”公曰:“诺!”乃使長魚矯殺郄肇、郄筠、郄至于朝而陳其屍 於是。屬公遊于匠麗氏,樂書、中行偃韧而幽之,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殺 之。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當而反自及也。是何也?智短也。智短 則不知化,不知化者舉自危。魏武侯謀事而當,攘臂疾言於庭,曰:“大夫之慮,莫如 寡人矣。”立有聞,再三言。李悝趣進曰:“昔者楚莊王謀事而當,有大功,退朝而有憂 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憂色,敢問其説。’王曰:‘钟虺有言,不榖説之。 曰:諸侯之德,能自為取師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擇而莫如己者亡。今以不榖之不 肖也,群臣之謀又莫吾及也, 我其亡乎?’曰:此霸王之所憂也,而君獨伐之, 其可乎? ” 武侯曰:“善!”人主之患也,不在於自少而在於自多,自多則辭受,辭受則原竭。悝可 謂能諫其君矣,壹稱而令武侯益知君人之道。(注释:辭受,拒绝接受别人的谏言。)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6分)
47. 福:
48. 有聞:
49. 趣:
50. 不肖:
51. 自多:
52. 原:
(二)53. 除“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外,请从文中再找出一个宾语前置句,说明其宾语前置的条件,并将该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三)54. 请比较“我其亡乎”和“其可乎”两句中“其”的词性和用法。(4分)
(四)55. 文中魏武侯和楚莊王都曾“謀事而當”,但他们的行为举止却不同,请分别 找出一个最能反映其行为举止的句子,并说明其行为举止折射出二人什么样 的性格特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