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又是( )
A.军事家 B.画家
C.散文家 D.戏剧家
2.美育可以沟通人性的两极,即( )
A.物质和精神 B.灵与肉
C.野兽与天使 D.感性和理性
3.艺术教育是美育的( )
A.归宿 B.主要内容
C.中介 D.扩展
4.在人类对生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中产生了人类最初的( )
A.宗教观念 B.原始巫术
C.审美意识 D.图腾崇拜
5.唐代女人以丰满、富态为美,汉代则以清瘦、纤细为美,这说明了审美观的( )
A.异变性 B.阶级性
C.时代性 D.特殊性
6.素淡的色彩使人( )
A.兴奋 B.愉悦
C.宁静 D.冷峻
7.在道德伦理方面,人是( )
A.求真 B.求善
C.求美 D.求功利
8.近代实验科学的开创者是( )
A.哥白尼 B.伽俐略
C.牛顿 D.开普勒
9.人的审美能力是( )
A.天生的 B.本能
C.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D.神赐的
10.音乐具有( )
A.再现性 B.形象性
C.感染性 D.表现性
11.语言艺术中的语词,是通过音与义的组合来唤起( )
A.强烈的共鸣 B.对生活的回忆
C.艺术形象 D.想像、联想
12.影视艺术的审美手段是( )
A.活动画面 B.长镜头
C.蒙太奇 D.逼真性
13.“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运用了审美知觉里的( )
A.直观 B.通感
C.完形 D.体验
14.前苏联的( )曾写道:少儿是用“形式、色彩、声音和感觉”来思维的。
A.乌申斯基 B.苏霍姆林斯基
C.别林斯基 D.高尔基
15.实践证明,即使非常幼小的婴儿也喜欢看( )的图像。
A.模糊 B.清晰
C.奇形怪状 D.杂乱无章
16.教师上课时的( )往往是形态美的重要表现。
A.服饰 B.语言
C.行为 D.教态
17.小学美育要多让学生在( )中获得审美感受。
A.审美实践 B.审美理论学习
C.美术课 D.课堂学习
18.小学美育的重点应在( )
A.理论讲解 B.道德感化
C.情感教育 D.形象捕捉
19.着装打扮、风度、仪容属于( )
A.语言美 B.行为美
C.仪表美 D.内在美
20.在培养感受力方面,美育要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 )
A.思维能力 B.直觉能力
C.观察能力 D.领悟能力
21.艺术批评技能主要是一种( )
A.审美反思能力 B.自我批评能力
C.审美超越能力 D.审美直觉能力
22.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归根结底是教师( )
A.自我美育的自觉形式 B.对他人美育的自觉形式
C.自我美育的强制形式 D.自我美育的自发形式
23.( )是教师内在审美素养的最高层次。
A.美学和美育理论涵养 B.健康人格的魅力
C.创造力 D.情感结构
24.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的基础立在( )”。
A.家庭 B.社会
C.个人 D.学校
25.在阿尔文·托夫勒看来,西方现代教育危机的表征之一,就是“把大量精力用来造就( )。”
A.文化人 B.“工业人”
C.畸型人 D.知识分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6.美学上把形形色色的审美对象分成三大类,即( )
A.现实美 B.自然美 C.社会美
D.艺术美 E.科技美
27.美育的自由性主要表现为( )
A.超功利性 B.自主性 C.愉悦性
D.非强制性 E.形象性
28.人的精神境界一般可概括为( )
A.学术境界 B.道德伦理境界 C.艺术审美境界
D.实业境界 E.军事境界
29.审美心理愉悦的特点是( )
A.稳定性 B.和谐性 C.直接性
D.意会性 E.持久性
30.构成社会美必须具备的因素是( )
A.进步性因素 B.创造性因素 C.发展性因素
D.启迪性因素 E.协调性因素
31.教师应当树立( )的观念。
A.知识教育 B.应试教育 C.“教育是一门艺术”
D.素质教育 E.职业教育
32.具有美学价值的学科有( )
A.天文学 B.数学 C.物理学
D.音乐 E.美术
33.强调美育与德育、美学与伦理学相通的人有( )
A.别林斯基 B.高尔基 C.王国维
D. 鲁迅 E.蔡元培
34.直觉的特点是( )
A.非语言性 B.直接性 C.快速性
D.抽象性 E.逻辑性
35.少儿的思维特征是( )
A.泛灵论倾向 B.特定化 C.自我中心主义
D.他人中心主义 E.封闭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高质量人才
37.社会美育
38.“身教重于言教”
39.语言艺术
40.审美感知能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简述视听艺术的审美特征。
42.增强审美创造能力的途径有哪些?
43.简述小学美育的实施原则。
44.教师审美素养的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为什么说审美愉悦是人的高级精神愉悦?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46.联系实际谈谈家庭美育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