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中,人类认识事物使用的最早,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方法是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数学方法 D. 观察法
2. 观察人员不凭任何“工具”,而是用自己的自然器官进行观察,身临其境,这种观察法是
A. 直接观察法B. 参与性观察法
C. 客观对象观察法D. 自我观察法
3.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因而科学的生命就在于
A. 公正 B. 创新 C. 怀疑 D. 求 实
4.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A. 皮亚杰 B. 达尔文
C. 维果斯基 D. 迈克尔逊
5. 人类智力活动中最高级、最有价值的部分是
A. 观察能力B. 思维能力
C. 实践能力D. 创造能力
6. 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对感性材料加以改造来达到理性认识的关键问题是通过
A. 创造 B. 实践 C. 观察 D. 思维
7. 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主要任务是形成
A. 道德结构B. 思维结构
C. 价值规范结构D. 观念结构
8. 恩格斯认为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是
A. 自然界 B. 人类社会 C. 自然科学 D. 社会科学
9. 强调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和技术教育时,必须注意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和关系的课程是
A. 理科教育课程 B. 人类学
C. 社会学课程 D. STS 课程
10. 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 研究性学习B. 发现法
C. 启发性教学方法D. 对话教学法
11. 泰勒创造性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途径是
A. 情境 B. 结果 C. 问 题 D. 过 程
12. 能够为横向比较创造条件,促进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是评价的
A. 导向功能 B. 鉴定功能 C. 改进功能 D. 有序功能
13. 等级评分对学生评价模糊化的领域是
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 操作技能 D. 健康领域
14. 运用反馈的原理的是评价的
A. 导向功能 B. 激励功能 C. 改进功能 D. 鉴定功能
15. 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与表达的主要执行者是
A. 染色体 B. 体细胞 C. 蛋白质 D. 细胞核
16.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次伟大的革命,其中1956~1975是
A. 第一个10年 B. 第二个10年 C. 第三个10年 D. 第四个10年
17. 国际社会公认的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是材料、能源和
A. 信息技术 B. 克隆技术 C. 金属 D. 生化工程
18. 我国电子计算机研制始于
A.1820 年 B.1840 年 C.1958 年 D. 1982年
19. 一些著名遗传学家把遗传学概括称为
A. 工程学 B. 基因学 C. 分子生物学 D. 细胞生物学
20. 越是新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越
A. 密集 B. 多 C. 少 D. 松散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 根据教育评价的功能和运用的时间可将评价分为
A. 诊断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D. 宏观评价
E. 微观评价
22. 创造探讨式科学教学的五个阶段中,“推论”阶段的教学策略是
A. 给予多方面思考的发问B. 给予机会做预测、假设或推论
C. 重视逻辑思考D. 鼓励扩散式的思考
E. 集思广益
23. 科学美包括
A. 公式美 B. 数学美
C. 物理美 D. 理论美
E. 实验美
24. 下列哪些思维方式是左脑思维的结果?
A. 直觉 B. 推理
C. 灵感 D. 判断
E. 顿悟
25. 我国科学教育目标可以归纳为
A. 为所有学生提供选择职业的机会
B. 科学的基础知识、概念和原理
C. 培养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
D. 了解科学在生活生产的应用
E. 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 非指导性学习理论的倡导者是美国的学者
27. 目标为“培养好奇心、进取心、关心”的创造探讨式科学教学的阶段是
28. 科学教育多种目的决定了教学方法的
29. 运用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30. 人对事物的认识有赖于人自身的
31. 科学的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解释、考验和
32.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创了宇宙航行的时间是 年。
33. 从过程来看,当代科学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的进展方式是
34. 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方式叫做
35. 华罗庚推广的0.618黄金分割法,又称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 教育评价
37. 综合理科
38. 内化学说
39. 调查法
40. 小学科技活动的教育性原则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 简述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
42. 简述教师在创造性探讨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
43. 综合理科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
44. 简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中的相互关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 试述在我国持续发展中,发展与环境的具体行动与策略有哪些?
46. 举例说明如何设计科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