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科学探究的前提与保障是
A. 逻辑思维能力 B. 问题解决能力
C. 发现问题能力 D. 创造思维能力
2. 将生命定义为“能够自我营养并独立地生长和衰败的力量”的学者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德谟克利特
3. 标志着经典力学最终确立的是牛顿于1687年出版的
A. 《光学》 B. 《太阳和月球的大小与距离》
C.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 《物种起源》
4. 提出“探究学习”这一科学课程学习方式,认为应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的学者是
A. 巴格莱 B. 布鲁纳
C. 布鲁姆 D. 施瓦布
5. 有人认为“科学教师不应该自作主张去‘修剪’儿童的突触”,其理论依据是
A. 发生认识理论 B. 信息加工理论
C. 多元智能理论 D. 脑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
6. “按照知识内在的性质和逻辑结构进行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设计”是基于
A. 学科中心 B. 学生中心 C. 社会中心 D. 教材中心
7. “倾向于排除道德或价值思考,是一种固执的程式化、技术化的思维方式”指的是
A. 技术理性 B. 经济理性 C. 科学理性 D. 现代理性
8. 从课程本质特征来看,我国1996年以来的科学课程范式提倡的理念是
A. 动态理念 B. 开放理念
C. 综合理念 D. 生活理念
9. 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又是科学教育目标的小学科学教育内容是
A. 地球与宇宙 B. 生命世界
C. 物质世界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 下列属于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大纲特点的是
A. 循序渐进 B. 螺旋上升
C. 一纲多本 D. 稳中求变
11. 杜威指出,在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心理步骤就是
A. 科学方法 B. 科学内容
C. 科学态度 D. 科学目标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小学科学教材是
A. 《格致》 B. 《理科》
C. 《自然常识》 D. 《自然课本》
13. 以一线教师参与为特征的科学教材开发和应用模式是
A. 校本研究模式 B. 实践研究模式
C. 中心一边缘模式 D. 行动研究模式
14.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会 (NRC) 出版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的标准,即
A. 《科学中的普遍教育》 B.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C.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D.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15. 要实现“没有墙壁的课堂”的梦想,必须开发和利用
A. 自然资源 B. 数字化资源
C. 学校资源 D. 实物资源
16. 教师自己或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 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是
A. 讲授法 B. 合作学习式教学法
C. 实验法 D. 自主学习式教学法
17. 小组合作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是
A. 合作意愿 B. 合作能力 C. 合作方法 D. 合作态度
18. 一个教师在同一课堂、在同一节课里对两个以上不同年级学生进行的教学是
A. 单一教学 B. 复式教学 C. 合作教学 D. 混班教学
19. 最常见的一种思维导图类型是
A. 网络型 B. 发散型 C. 文字型 D. 图像型
20. 课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可以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实施条件,这说 明课题要具有
A. 创新性 B. 可行性 C. 条理性 D. 应用性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小学科学教育应树立
A. 丰富多样的活动观
B. 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C. 积极主动的学习观
D. 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E. 多元化的评价观
22. 在科学课程设计中,根据实践功能可将实践能力划分为
A. 交流沟通能力
B. 项目完成能力
C. 管理协调能力
D. 解决问题能力
E. 批判反思能力
23. 英国科学课程内容包括的学习领域有
A. 科学探究
B. 生命进程与生物
C. 物质及其特性
D. 物理过程
E. 地球与空间科学
24. 从教材的开发方式和教学内容看,美国科学教材的特点有
A. 权威专家编著
B. 教育资源丰富
C. 重视学习策略
D. 关注学生兴趣
E. 贴近生活实际
25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学的环节主要包括
A. 形成问题
B. 酝酿研究思路
C. 设计探究方案
D. 分析论证
E. 交流讨论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 获得科学知识的根本方法是
27. 公元前3世纪中叶,亚历山大里亚建立了博物馆,其中的四个部门是:文学部、数学部、 天文学部和
28.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 思维。
29.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课程发展的总趋势是人文化和社会化,而其外在表现则是课程 的
30. 日本的小学科学内容包含三个领域:生物与环境、物质与能量、
31. 学校内的科学课程资源包括内容资源、条件资源和
32. 研究性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主确定或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的,既源于课本,又源于
33. 教师与学生在网际网络的平台上所从事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
34.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最终让学生学会
35. 小学科学读本大体分为两大类:《科学》教科书和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37. 教育评价
38. 教师角色
39. 概念图
40. 程序性知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 简述科学探究的性质。
42. 简述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设计的信念。
43. 成立科学课外兴趣小组应遵循哪些原则?
44. 与传统的评价范式相比,发展性评价具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 试述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46. 联系实际,谈谈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