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税法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233
点击查看:【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2.A 3.D 4.D 5.A
6.B 7.B 8.A 9.C 10.C
11.C 12.D 13.B 14.B 15.B
16.B 17.A 18.D 19.C 20.A
21.D 22.D 23.B 24.B 25.B
26.D 27.B 28.C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E 32.BCD 33.DE 34.ABDE 35.ABC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6.(1)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2)税收公平合理原则
(3)税收效率原则
(4)对以上三原则作简单文字解释
37.(1)征收普遍
(2)税率简单,只设两档税率3%、5%。对娱乐业单独设计5—20%的幅度税率
(3)简便易行。
38.纳税主体包括三类:
(1)在中国境内设立总机构的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境内外分支机构;
(2)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外国企业;
(3)在中国境内不设立机构但有来源于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
对前两类纳税主体,适用30%的企业所得税,附征3%的地方所得税,对第三类纳税主体,适用20%的税率。
四、论述题(本大题12分)
39.纳税人的权利主要有:
(1)依法书面申请减免税权。
(2)依法延期缴纳税款权。或:纳税人有特殊困难的,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
(3)依法请求退税款。或:纳税人自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超过应纳税额的税款,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
(4)依法求偿权。或: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不当,使纳税人合法利益遭受损害的,有要求赔偿的权利。
(5)申请复议(选择)权。或: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在规定的期限内有向上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的选择权。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义务有:
(1)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内、缴纳或解缴税款。如逾期未缴纳或解缴税款,除限期缴纳外,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款一定比例的滞纳金。
(2)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的义务。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这一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及时报告税务机关。
(3)欠缴税款需要出境的,应在出境前缴清税款或提供担保。未结清税款,又不提供担保的,不得出境。
(4)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过失,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3年内追征;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延长到10年。
五、案例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40.(1)价税合并销售应还原为不含税的销售额计税。
(2)奖励给本企业职工的彩电视同销售,应当缴纳增值税。
(3)外购机床进项税额不予抵扣。
(4)外购电视机配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但退货部分不予抵扣。
(5)运输劳务视同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
(6)销项税额=500×950×17%+100×1404÷(1+17%)×17%+100×1000×17%+10000×17%=119850(元)
(7)进项税额为=8500-1700=6800(元)
(8)应纳增值税=119850-6800=113050(元)
41.(1)20万元的国库券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5万元工商局罚款,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3)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应按照计税工资扣除。
允许扣除的计税工资总额为100×800=80000(元)
多扣除的工资额:150-8=142(万元)
(4)企业向关联企业支付的20万元管理费不得列支。
(5)2001年度,企业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
-15-20+5+142+20=132(万元)
(6)2001年所得可用来弥补2000年度的亏损12万元。
(7)2001年度的应纳所得税额为:
(132-12)×33%=39.6 (万元)
42.(1)夫妻各有收入,应分别计算纳税。
(2)张某工资应纳税额=(1200-800)×5%=20(元)
(3)张某稿酬应纳税额=(1500-800)×20%×(1-30%)=98(元)
(4)省级科技奖1万元免纳个人所得税。
(5)李某工资应纳税额=(1800-800)×10%-25=75(元)
(6)张某、李某应分别对财产转让所得纳税。
应纳税额=(9000/2)×20%=900(元)
(7)张某12月份的应纳税款=20+98+900=1018(元)
张某12月份的应纳税款=75+900=9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