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专升本 教育理论 选择题考点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教育的基本概念★
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其中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 (或阶级) 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有时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单选】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 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 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 、有目的 、 自觉地进行的; (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
(3) 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 (反映和体现着社会要求) 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单选】
(1) 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 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鲜明的阶级性。
(3) 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不能将其绝对化。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9.教育的起源【单选】
(1) 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教育是体现神和上帝意志,顺从于天。最古老的观点、错误的。
(2)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 (法) 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错误的,把动物的学习活动等同于教育活动,把人类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混为一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也掩盖了教育的阶级性。
(3) 心理起源说:孟禄 (美)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教育活动中确实有模仿的因素,然而模仿并不等于教育。该观点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
(4)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因为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10.教育的发展【单选】
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为尺度来划分。
(1)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②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③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2) 古代社会教育
①奴隶社会的教育
——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夏朝出现了“庠、序、校”等的学校,殷商和西周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设立。
教育目的: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A.斯巴达教育: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和武士,教育内容几乎完全是军事体操教育;
B.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教育内容包括文法、修辞、哲学、科学、艺术、体操等许多 方面,提倡“缪斯”教育。
②封建社会的教育
——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
教育目的: “学而优则仕”,培养各级封建官吏;
教育内容: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
A.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又称僧侣封建主教育;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 (文法、修辞、 辩证法) 、“四学”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B.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又称世俗封建主教育。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 猎、投枪、下棋、吟诗。
(3) 现代社会教育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教育目的上,出现了双重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教学方法上,出现 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代替了个别教学,第一次提出 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
(3) 现代社会教育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统一领导、创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提倡唯物主义 ,反对宗教迷信;全社会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反对民族压迫;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教育的功能★★
11.教育功能的概念
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2.教育功能的类型
(1) 从作用的对象划分: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实现往往是以教育的个体功能为中介的。
(2) 从作用的方向划分: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划分:分为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教育基本规律是指适用于所有教育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规律。
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单选/辨析】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
⑤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单选/辨析】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2)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①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②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不能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更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 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否则将夸大 教育的作用 ,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
14.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单选/简答】
教育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1)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顺序性:身体发展是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特征)
(2)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不平衡;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平衡)
(3)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每到一定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会表现出该年龄阶段的 基本特征;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又会表现出一定范围和幅度的变动和差异)
(4)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以上就是“甘肃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选择题考点”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甘肃成人高考免费学习资料,敬请关注并收藏甘肃成人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