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人教育

地区教育: 兰州| 嘉峪关| 金昌| 白银| 天水| 武威| 张掖| 平凉| 酒泉| 庆阳| 定西| 陇南| 临夏| 更多>>
当前位置:甘肃成人教育网>自考频道>自考资料 > 正文

甘肃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知识点汇总(2)

时间:2022-09-08 14:15:36 编辑:储老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一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1851年3月,于东乡——天王(洪秀全);9月,攻占永安后封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北王先后被杀,翼王率部出走败亡。1859年,提拔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干王——洪仁轩;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至此,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起义,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二是鸦片战争带来的恶果,使得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普遍激化。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所消耗的战费、战争赔款都摊派给各省担负,其结果便层层转嫁给农民。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和鸦片贩卖年年激增,加速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萎缩,影响了人民的生计。五口通商后,上海代替了广州的地位,成为全国首要的通商口岸,使得原来从湖北、湖南到广州的一条主要商路和由江西至广州的一条次要商路骤然冷落,大批运输工人因之失业。

三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前十年,正是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自然灾害频发时期,大量灾民流离失所,加剧了社会动荡。

四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地广西地处偏远,各种矛盾更加激化,饥民抢米闹事,群众闹衙抗粮,抗租斗争不断发生。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洪秀全正是在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况下,开始他的传教宣传活动的。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作为宣传、组织、动员和团结群众的组织。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整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但是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它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朽的封建制度以严重的冲击,却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3.《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在思想文化上,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作为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所提出的治理朝政纲领而忽略了这一点,这与洪仁轩长期没有参加农民革命斗争实践有关。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得追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太平军所到之处,毁掉孔庙,砸碎孔子牌位,洪秀全还设立“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5.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的滋生。

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也无法维持内部长久的团结,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正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此外,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洋务派主要人物及主张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逐步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与此同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也极大地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奕、曾国藩(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中国第一个近代化兵工厂——南京金陵机器局)、左宗棠(福州马尾船政局)、张之洞(汉阳湖北枪炮厂)、刘坤一、崇厚(天津机器局)等,主张仿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多数)、官商合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恭亲王奕时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他提出处理“内乱”和“外患”的方针是:“故灭发捻为先,治饿次之,治英又次之。”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包括哪几个方面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有: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除了继续办军事工业以外,还打着“求富”的招牌举办民用企业。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八旗军和各地方武装成立洋枪队,装备洋枪洋炮。1874年兴起海防之议,到19世纪90年代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清政府兴起“海防之议”。

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兴办洋务,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派兴办了一些文化教育事业。创办了翻译学堂(1862年奕奏请创办京师同文馆,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工艺学堂和军事学堂。还派遣官费留学生到英、法、德等国学习。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洋务运动自身的缺陷限制了它的发展,最终以失败而告结束。

一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目的是要维持行将毁灭的清朝封建统治。然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能相容的,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只是在封建制度的母体上,嫁接西方近代生产技术的枝芽,其结果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是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表面上积极扶植洋务派,实质上是要以此为手段,巩固并扩大其在华特权,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面对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压力,洋务派多是在“以夷制夷”的幌子下妥协退让。洋务派仰仗西方列强来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无疑与虎谋皮。

三是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企业内部官僚化、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现象十分严重。

此外,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又多方阻扰。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变法维新活动

第一,向皇帝上书。康有为曾多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他成为举国注目的倡导维新运动的旗手。

第二,著书立说。康有为写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人类公理》等著作;梁启超写有《变法通议》;谭嗣同写有《仁学》;严复翻译了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汉译名为《天演论》。

第三,介绍外国的变法。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等书,希望中国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榜样,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道路。

第四,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板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重要的学堂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亩草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第五,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培养骨干力量制造社会舆论,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

2.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论战内容及实质

1898年3月,张之洞写《劝学篇》,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一,要不要变法。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否则就是“违背天理”。维新派指出,事物的进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变,无事不变”,“祖宗之法”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乃亡”。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挽救危亡。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维新派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认为只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

第三,要不要费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守旧势力认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不可改变的。维新派痛斥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要求费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在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百日维新”。以下是主要内容:

在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詹事府、通政司、鸿胪寺等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

在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在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

在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费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提倡西学,设译书院,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

这些新政的内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它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在这些诏令中,只字未提维新派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可见,百日维新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改革是很不彻底的。

1898年9月,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5.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意义、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维新派进行的改良运动“百日维新”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当时,中国民族资产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远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虽然广泛的进行了变法维新的舆论动员,但所争取到的有力支持者甚少,只有不掌握实权的皇帝和少数帝党官僚。维新派既无严密的组织,又不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动群众的支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维新派自身弱点和局限: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君主立宪,让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产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当时,英国与日本,虽然为了抵制俄国的扩张,曾对中国维新表示同情并拉拢维新派,但始终未给予实质性的具体援助。在戊戌政变前,维新派曾分别乞求英、美、日公使的支持,结果都落了空。第三,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维新派不仅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害怕人民群众。由于缺乏人民群众的支持,当维新派得知守旧势力要发动军事政变时,只能求助于袁世凯,结果被其出卖。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戊戌维新以悲剧性的失败而告终,不仅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甘肃自考报考系统

自考报名入口

说明:甘肃省自学考试实行网上报考方式。

准考证打印入口

提醒:报考需本人操作,不得由他人代报。

热门院校专业

更多院校>>
school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国家双一流、985、211公办本科高校。兰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网络教育、成人教育(业余、函授)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本、专科学历教育,开设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24个本专科学历教育专业;现有在册学生10万余人,已向社会输送本、专科毕业生近20万人。

school

陇东学院

陇东学院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隶属于甘肃省综合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陇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结构的成人学历教育办学体系。办学形式有函授、业余两大类,办学层次有高升专、高升本和专升本三大类;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专业达31个,在籍学生有四千多人。

school

河西学院

河西学院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隶属于甘肃省综合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河西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办于1978年,学历继续教育以成人高等教育为主,有专升本、高起专两种办学层次,现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专业有19个,其中专升本专业有17个,高起专专业有2个。学院在读学员达四千多人,已培养合格毕业生超万名。

school

甘肃医学院

甘肃医学院位于甘肃省平凉市,隶属于甘肃省医药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设有高起专和专升本两个层次,专升本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6个专业,高起专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中药学、针灸推拿6个专业,在籍学生达1万余人次。

school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甘肃省理工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学校成人学历教育有成人高等教育(成考)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自考)两种形式。成人高等教育有函授、业余学习形式,开设了30余个专业,涵盖了理、工、经、管、文、法等学科。学校现有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学生达1万余人。

school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甘肃省理工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形成了以成人函授教育为主,自学考试为辅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现开设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专业达15个,在籍学生达1.4万余人,已向社会输送本、专科毕业生近10万余人。

school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甘肃省农林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目前院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开设招生专业达14个,其中专升本专业10个,高起专专业4个。现在读学生人数超万人,并已向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才达6万余人,对甘肃省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school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甘肃省师范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要负责全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目前,学院在25个专业本专科招收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本科学员,各类在校学生达30000余人。

school

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隶属于甘肃省师范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继续教育学院办学理念为“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重、以服务为先”,依托于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全力开展以函授为主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有函授本科专业18个、函授专科专业2个,招生教学覆盖多个地区。

school

兰州财经大学

兰州财经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甘肃省财经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成人高等教育函授(业余)、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专接本”等多种形式并存,专科、专升本层次学历教育和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新格局。现有开设招生专业达13个,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1.2万余人。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