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
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 )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D.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其理论依据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5.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
A.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
C.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D.事物的质是基本不变的,事物的量是经常变化的折的
6.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就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7.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能动性B.被动性C.消极性D.积极性
8.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9.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
A.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
A.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片面性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 、包容、开放、进取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3.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D.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4.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
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C.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16.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7.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
A.生产阶段B.流通阶段C.购买阶段D.销售阶段
18.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9.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前,资本主义处于(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D.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0.垄断组织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市场份额B.降低生产成本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D.获取平均利润
21.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后盾和基础是( )
A.经济实力B.政治实力C.军事实力D.外交实力
22.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方面新变化的是( )
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旺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D.信息产业的兴起
23.苏联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是在( )
A.1917年B.1918年C.1921年D.1936年
24.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它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是( )
A.发明创造新科技成果B.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C.生产先进的机器设备D.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
25.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而准备的社会条件是( )
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