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治疗试题
课程代码:0606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适应的定义下列哪条最为精确:( )
A.个人通过不断作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
B.有机体对各种环境条件的顺应。
C.个体与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发生改变的过程。
D.由于个体生理的成熟,或由于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改变,原来的平衡被打破,由低一级的水平向高一级的水平推进的过程。
2.借助一些短语,或复述来访者谈话中的一两个关键词或语气词,或点头、注视等表情动作来完成的;能表达出对来访者的接受、对所谈的东西感兴趣,并希望不要中断的意思,这种倾听技术叫做( )。
A.复述 B.情感反映
C.轻微鼓励 D.概述
3.根据吉利兰德等人的看法,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大体可分四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又称为( )。
A.经验阶段 B.当事人中心阶段
C.非指导性治疗阶段 D.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4.咨询师设身处地去体会来访者的内心感受,达到对来访者的境况的心领神会,这种态度和能力叫做( )。
A.移情 B.共感
C.同情 D.理解
5.伴随着对待精神病人的人道主义改革,19世纪的西方在变态行为的认识研究方面有较大的进展。这种研究大体由两个方向,即( )。
A.精神医学的方向和神经医学的方向
B.医学的方向和心理学方向
C.医学的方向和躯体的方向
D.躯体的方向和心理的方向
6.对来访者关心的问题提出建议,给予指导性或参考性的信息,以帮助来访者思考问题作出决策,这种影响性技术叫做( )。
A.解释 B.建议
C.劝告和提供信息 D.指导
7.拉扎勒斯的多功能治疗的基本理论把人的存在和心理活动的形式和功能简缩为BASICI.D.,其中D代表( )。
A.生理 B.药物
C.心理障碍 D.人际关系
8.癔症的病因研究强调人格特征和心理社会因素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多数病人具有近似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一般有情感丰富、( )、自我中心、表现自己以及幻想性强等特点,这种性格特征构成歇斯底里的致病基础。
A.受暗示性强 B.情绪稳定性差
C.情绪稳定性强 D.受暗示性弱
9.在会谈中,会发生一些不当的信息加工。如果知觉者无意识地把自己的个人特性加在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有这种特性,那么这种机制叫做( )。
A.类化 B.投射
C.幻相关 D.选择性知觉
10.以一种精神渲泄替代另一种精神渲泄,以一种可以获得的对象代替另一个不可获得的对象,或者以不引起焦虑的对象或行为代替会引起焦虑的对象或行为,这种自我防御机制叫做( )。
A.合理化 B.置换
C.转化 D.投射
11.咨询师的( )是决定共感理解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后者是影响咨询改变的最重要的一个变量。
A.客观性 B.成熟
C.技能 D.敏感性
12.1920年华生作了一个经典实验,证明人的情绪反应可以由条件作用来获得,在这个称作“( )”的结果出现后,华生还设想了几种可以用来消除不适情绪的程序,其中有一种类似于以后的系统脱敏训练,在1924年由华生的学生琼斯以实验方式实现。
A.应答性条件作用实验 B.小华生实验
C.小白鼠实验 D.小阿尔伯特实验
13.森田疗法的住院治疗中患者产生烦闷即悟的感受是在( )期发生的。
A.绝对卧床期 B.轻微工作期
C.普通工作期 D.生活训练期
14.歇斯底里又称癔症,其症状表现颇为复杂,但主要诉诸( )症状两方面。
A.情感和意识 B.躯体和情感
C.感觉和运动 D.躯体和精神
15.在影响心理治疗过程并进而影响治疗功效的咨询者变项中对咨询改变最有力者是咨询者的( )。
A.专业训练和经验 B.个人特点
C.态度特质 D.个人经历
16.在20世纪初,指导运动主要是社会工作者的事,但到_____年代,出现了咨询发展史上所谓“测量的十年”,_____年代,发生了咨询发展史上深刻的转变,即指导运动向当代咨询的转变。( )
A.30,40——50 B.20,30——40
C.40,50——60 D.50,60——70
17.伊甘曾把共感分成初级共感和高级准确共感两种类型,艾维等在前人的基础上,从观察实际咨询实践的反应,从有破坏作用的反应到最熟练最高品质的反应进一步将共感分成七种水平,其中第( )种相当于伊甘的初级共感。
A.三 B.四
C.五 D.六
18.钟友彬认为,人有四种年龄,对大多数病人来说,( )年龄明显不成熟,落后于其他三种年龄。
A.实际 B.生理
C.智力 D.情绪
19.( )是指针对某位特定的来访者所确定的目标。
A.一般目标 B.个人目标
C.终极目标 D.过程性目标
20.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反应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焦虑症病人不仅在正常情景下会产生焦虑反应,而且常在没有明确可辨的现实威胁时也产生焦虑反应,故有人称这种焦虑为( )。
A.分离性焦虑 B.自由性焦虑
C.游离性焦虑 D.广泛性焦虑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急剧的社会文化变迁影响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主要表现在下面哪些方面?( )
A.专业分工愈来愈细,造成人的心理技能片面使用和发展。
B.人口密度增加,人际冲突增加。人际直接交往减少,情感联系淡化。
C.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D.教育日益片面化,忽视个性的和谐发展。
E.价值观的变化。
2.如果把会谈技巧分作两大类,艾维把倾听技巧作了详细区分,它们涉及有下列哪些形式?( )
A.开放性和闭合性询问 B.鼓励
C.释意 D.情感反映
E.概括
3.由于时代精神的变化,一些新的学术思想影响着心理分析的研究和实践。这些新思想把人看成社会的动物而不是严格的生物学上的动物来加以研究。虽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几个代表人物相互之间也有分歧,但在下面几点上有共同认识?( )
A.对人性的理解更强调社会文化因素而不是生物学因素。
B.在性格的形成、焦虑和神经症的产生上,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因素。
C.早期经验仍然重要,但重要的不是心——性发展中的冲突,而是一般的家庭教养关系及其作用方式。
D.仍然强调领悟在心理治疗的作用
E.仍然赞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4.来访者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心理问题的原因、症状上,而且还表现在下列变量上。( )
A.人格特征 B.人口统计学变量
C.态度 D.动机
E.咨询经验
5.评估结束阶段是完整治疗阶段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奥坤的观点,结束可以以下列哪些情形方式发生?( )
A.咨访双方都觉得所有咨询目标都已达到,因而结束关系。
B.咨询目标尚未达成,由咨询师主动提出结束关系。
C.咨询目标尚未达成,来访者提前终止关系。
D.咨访双方发生了除咨询关系以外的别的关系。
E.咨询关系过于亲密
6.从基本理论体系看,弗洛伊德理论的骨干部分包括以下几方面?( )
A.意识——无意识划分理论 B.人格结构理论
C.人格发展理论 D.防御机制理论
E.心理障碍本质理论
7.弗兰克强调的各种治疗的共有要素是指下列哪些方面?( )
A.有与一位鼎立相助的人保持一种亲切的、有感情交流的信任关系。
B.有与治疗和治疗者相联系的一些象征性、标志性的事物和情景。
C.都涉及来访者心理痛苦。
D.有一套基本原理或概念构思。
E.有与基本原理相联系的具体方法。
8.不同的来访者对咨询的心理准备各不相同,但有些心理活动是常有的,下列哪些活动不利于来访者进入咨询关系?( )
A.畏难和顾虑 B.态度冲突
C.焦虑 D.预期和反应准备
E.被动的求助动机
9.以下哪几点是咨询师处理共感反应的要领?( )
A.咨询师要转换角度,真正用“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来访者,用他(她)的眼睛和头脑去知觉、思维和体验。
B.咨询师要投入地倾听来访者,不仅要注意他(她)的言语内容,更要注意非言语性线索所传递的情感信息。
C.回到咨询师自己的世界里来,把从来访者那里知觉到的东西做一番清理和理解。
D.咨询师要用言语和非言语行动作出反应。
E.在作出反应的同时留意来访者的反应,必要时直接询问对方是否感到自己被理解,以减少或矫正错误。
10.影响性概述要求做到两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其中重点突出主要应体现出下面几点?( )
A.目的 B.主题
C.原因 D.目标和达到的可能性
E.改变措施及行动方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祝由治疗法
2.阻抗
3.指导
4.时间投射技术
5.置换
6.内隐敏感训练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影响心理治疗过程并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变项。
2.会谈中的非言语线索有哪些?
3.衡量人格健全有突出意义的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16分)
咨访关系有哪些独特之处,并论述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发展出一种理想的咨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