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0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生学会常用字的数量为( )
A.2500字 B.3000字
C.3500字 D.2000字
2.对语文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描述、概括,从事实的整理中,得出某种结论的方法是(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综合评估 D.单项评估
3.低年级作文训练的形式主要是造句和( )
A.说话 B.写文
C.写片段 D.写话
4.1927年—1937年国语教科书的编审中,由国民政府规定内容、组织编辑成书,由各学校使用的教材是( )
A.审定制 B.省定制
C.国定制 D.州定制
5.第一次明确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质的是( )
A.《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B.《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C.《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D.《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6.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是( )
A.模仿与想象 B.审题与立意
C.观察与想象 D.抽象与判断
7.《开明国语课本》这套小学国语教材的编写者是( )
A.叶圣陶 B.沈百英
C.吴研因 D.黎锦熙
8.小学语文基本功的掌握体现在( )
A.训练中 B.校长中
C.教师中 D.家长中
9.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小学毕业班中中等水平的学生每分钟能读( )
A.400字 B.500字
C.320字 D.420字
10.小学新教师试用期的培训的主要方式是( )
A.分散培训 B.集中培训
C.职务培训 D.职前培训
11.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是( )
A.教师范读 B.恰当地处理教材
C.教学方法多样 D.具有教学艺术
12.把“薄”写成“ ”,把“荆”写成“ ”这种错别字类型属于( )
A.增减笔画 B.形近相混
C.结构错乱 D.同音相混
13.作文的源泉是( )
A.相象 B.思维
C. 生活 D.课堂
14.默读有一项核心的要求是( )
A.要有一定速度 B.边默读、边思考
C.不出声读 D.不指读
15.作文是学生下面哪种情况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 )
A.欣赏水平 B.分辨水平
C.认识水平 D.个性气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小学语文课的性质是( )
A.基础工具 B.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
C.应用工具 D.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E.纯工具
17.1920年—1927年间的国语教科书的主要优点是( )
A.用白话文编写语文课本 B.增加了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C.增加了反帝反封建和热爱祖国的内容 D.增加了民族特色
E.重视儿童特点
18.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措施主要有( )
A.制定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B.向学生推荐读物
C.读前的布置指导 D.读后的交流讨论
E.妥善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
19.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包括( )
A.预习的习惯 B.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C.课外勤于阅读的习惯 D.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E.边读边想的习惯
20.小学语文教师不断丰富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 )
A.语文专业知识 B.科学知识
C.教育基本理论 D.心理学理论
E.教学法理论
21.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
A.组织语言的能力 B.表情达意的能力
C.应变的能力 D.想象力
E.注意力
22.读写结合的方法主要有( )
A.给一些书面材料,要求写成文章
B.根据一篇文章进行读写、扩写和改写等
C.布置课外阅读,练习写读书笔记
D.摘录文章中的精彩语句片段
E.抓住读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23.《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说话训练总要求是( )
A.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B.养成想说就说的习惯
C.注意文明礼貌
D.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E.说话词汇量的不断增加
24.把发展的观点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明确( )
A.发展学生的语言 B.发展学生的思维
C.使学生受到科学主义的教育 D.发展学生的体力
E.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25.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主要功能有( )
A.鉴定功能 B.反馈功能
C.激励功能 D.选拔功能
E.调节功能
26.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教师是否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B.课堂上是否体现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
C.教师是否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
D.教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E.教师是否讲求实效
27.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包括( )
A.思想品德 B.语文知识
C.语文能力 D.学习态度
E.学习习惯
28.常用的阅读方法有( )
A.边读边想的方法 B.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C.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D.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
E.圈画批注的方法
29.凭借工具书识字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包括( )
A.知道什么是工具书
B.汉语拼音
C.迅速记准字型
D.能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迅速查到要查的字
E.正确迅速选择字音和义项的能力
30.阅读能力结构主要包括( )
A.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B.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C.初步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D.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E.一定的阅读速度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31.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
32.学生识字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能独立运用识字工具,学习并掌握字的 。
33.概括地说,阅读习惯可分为阅读态度和 两个方面。
34.复述一般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 三种。
35.人类语言及个体语言,都是沿着从口头语言到 的轨迹发展起来的。
36.小学教师的基本功可分为 和学科基本功。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7.积极词汇
38.阅读教学
39.复述
五、简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41.简述“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主要特点。
42.小学生写真实生活作文的意义是什么?
43.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教师修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试述作文能力的结构。
45.联系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46.阅读下面的课堂教学片段,说明小学阅读教学应经历怎样的过程。
《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段
《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陪同周恩来总理审阅一篇稿子,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这是课文的具体内容),说明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表达了对周总理无比敬爱的感情(这是课文的思想感情)。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抓住“极其简单”、“如此而已”等词语,以及“写字台上一尺厚的文件……”,“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等句子,先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和句,再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认识,使学生对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体会得真切,对总理敬佩爱戴之情油然而生。
对于课文表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学生都有了比较深的感受。但是,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学生还缺乏具体的了解。于是,教师提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词语能突出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学生抓住有关句子,特别是“一尺来厚”“一句一句”“相当长”等词语,具体说明这样遣词用语对于表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妙处,实际上使学生受到了怎样遣词造句来表达真情实感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