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36
点击查看:【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2.A 3.C 4.B 5.D
6.D 7.D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A 15.A
16.C 17.A 18.A 19.C 20.D
21.A 22.B 23.D 24.B 25.D
26.D 27.A 28.A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 32.BD 33.ACE 34.AE 35.AB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6.縣官:汉代对天子或朝廷的称呼。
(答“天子”、“皇上”、“朝廷”都算对)
37.待:凭藉,依靠。
38.书:文字。(或:认字,写字)
39.患:担忧,忧虑。(或:畏惧)
40.忝:辱。使蒙受耻辱(或带来耻辱)。
41.以:介词。爲:动词。以为:把………作为。
42.代词(或“指示代词”)
“这”(或“此”)(或“起复指作用”)。
43.或:无定代词。
有人。
44.孰:疑问代词。與:介词。
孰与:表示比较,这句中意为“何如”、“哪里比得上”。
45.所:代词(辅助性代词)。以:介词。
“所以”在本句中意为“用……方法”、“用……手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6.谣言:民间的歌谣谚语,中性词;现代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带贬义。
下流:地位低下,处境低下,中性词;现代指品德恶劣,贬义词。
吹嘘:替人宣扬、称扬,中性词:现代指说大话,贬义词。
爪牙:古代用于人,指得力助手,褒义词;现代指走狗帮凶,贬义词。
锻炼:玩弄法律陷害别人,贬义词;现代为中性词,在“锻炼意志”等场合还含有褒义。
上述实例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变化,有的从原来的中性词发展为贬义词。也有的从原来的贬义词变为中性词或褒义词。
47.共同点:“莫”作无定代词。“夫”作指示代词,“罷”表疲劳的“疲”都是假借现象(或同音假借)。
区别:“莫”借作无定代词为本无其字的假借;但“莫”字的本义由后起字“暮”承担。“夫”借作指示代词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夫”字兼表本义和借义(或未造后起字。)。
“罷”借作“疲”为本有其字的通假(或假借)。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48.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
49.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
50.如果有地势不平(或“难行”)的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情况吗?
51.怎么能由于伤重而坏了国君的大事呢?
52.(张侯)把右手所持的缰绳并握在左手中,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击鼓。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鄒與魯閧。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西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廪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
(一)54.牛何以肥也?(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
是以肥也。(“是”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二)55.本文中的判断句有:危亡之本也;君之禄也;臣之禄也;臣之過;君之明也。
(三)56.(车子)负载很重,路途遥远又不好走。
57.我按时给它(牛)喂食喂水,并且不用粗暴的手段役使它。
58.我喜欢那百里奚说的话,他像是个圣人(贤明、明智的人)。
59.举用有贤能的人,黜退不贤的人,是您圣明的体现。
(四)60.以:介词,用。
61.之:动词,到…去。
62.之:代词,作宾语(指牛)。
63.敢:副词,表谦敬。
64.致:动词,交出。
65.以: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相当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