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
课程代码:0019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统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民俗的
A.教化功能 B.规范功能
C.娱乐功能 D.维系功能
2. 是赫哲族服饰的重要标志。
A.狍皮服饰 B.鱼皮衣
C.旗袍 D.礼拜帽
3.追溯历史,人类饮食文化的形成经历了 三个阶段。
A.生食—烹饪—熟食 B.熟食—生食—烹饪
C.烹饪—熟食—生食 D.生食—熟食—烹饪
4.西双版纳傣族的居住类型属干栏式建筑中的 形式。
A.全木 B.竹木结合
C.全竹 D.土木结合
5. 是浙江绍兴所特有的交通民俗。
A.乌篷船 B.羊皮筏
C.滑竿 D.土栈
6.“刀耕火种”的游耕习俗是属于 民俗。
A.原始农业 B.传统农业
C.近代农业 D.现代农业
7.我国较为著名的刺绣工艺品有“四大名绣”,分别为
A.湘绣、京绣、苏绣、鲁绣
B.湘绣、苏绣、鲁绣、粤绣
C.苏绣、京绣、蜀绣、粤绣
D.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8.染齿是女子成年时所举行的一种习俗,以下具有染齿习俗的是
A.傣族 B.纳西族
C.苗族 D.傈僳族
9.避国讳最常用的方法是
A.改字去字 B.空字
C.缺笔 D.覆盖
10.“望果节”是 人民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A.苗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11. 是广泛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的一种民歌。
A.花儿 B.号子
C.信天游 D.山歌
12.在世界性宗教中, 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A.道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13.以下有关亚洲国家饮食民俗描述正确的是
A.冷面是日本的特制食品
B.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
C.槟榔和榴莲是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水果
D.肉食是蒙古人的主要食物之一,他们最喜欢和吃的最多的是牛肉
14.按照民间建房的礼仪,一般可分为择地、开工、上梁、立门、 五个步骤。
A.装饰 B.落成 C.入住 D.置火塘
15. 是汉族工艺中最突出的一种。
A.铁画 B.景泰蓝 C.刺绣 D.陶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6.按民俗的内容划分,可将民俗划分为
A.社会民俗 B.经济民俗 C.物质民俗
D.信仰民俗 E.游艺民俗
17.以下 等是服饰的构成要素。
A.色 B.款 C.质
D.价 E.画
18.饮食民俗具有 的特征。
A.传承性 B.差异性 C.丰富性
D.区域性 E.民族性
19.在居住民俗的创始期,人类主要的居住方式是
A.风篱 B.穴居 C.原始帐篷
D.干栏式 E.巢居
20.民间故事主要包括 等类别。
A.劳动故事 B.生活故事 C.幻想故事
D.民间寓言 E.民间笑话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21.民俗的本质特性是集体性。
22.服饰民俗产生的第一要因是遮羞。
23.藏族人民吃糌粑、喝酥油茶的饮食习俗是出于其宗教信仰的缘故。
24.火塘是家庭饮食、取暖、议事、睡眠的中心场所。
25.古代封建帝王于泰山举行“封禅”仪式,是属汉民族原始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
26.广义的农业民俗包括了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副业民俗,而以林业为核心。
27.青铜器是新石器时代工艺品的代表。
28.“抓周”是预卜小孩前程的仪式,一般是在小孩一百天时所进行的庆贺仪式。
29.俗话说“入乡随俗”,即告诉人们人际礼仪具有民族性、国别性的特征。
30.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是日本民间传统的儿童节日。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交通民俗
32.人生礼仪
33.国讳
34.游艺民俗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5.简述服饰民俗发展的四个阶段。
36.简述我国饮食民俗的惯制。
37.简述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38.简述农业民俗旅游开发原则。
39.简述岁时节日民俗形成的影响因素。
00199# 中外民俗试题 第3页 (共4页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8分)
40.
案例1
广西柳州是一个工业城市,城市南部有两个国营园艺场———大桥园艺场和洛维园艺场。尽管这两个相邻的园艺场山水风景如画,花果四季飘香,但过去单纯生产传统农产品,几乎年年亏损。几年前,柳州市的领导人在考察了国外农业旅游后,决定把这两个园艺场的经营方面转向农业旅游,让来这里的游客能欣赏山水风景之余,品尝亲手采摘的瓜果和自己捕获的鱼虾,体验清新宁静的农村生活,学到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享受农业旅游之乐。经过几年建设,现在这两个园艺场已经成为大受柳州市民及外地游客欢迎的旅游观光景点,在经济上也已经扭亏为盈。1995年全国钓鱼比赛,也选择在柳州市大桥园艺场举行。发展农业旅游改变了两个园艺场的命运,也丰富了柳州市民的休闲生活方式。
案例2
“伪民俗”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了,如今“伪民俗”遍地开花,与旅游市场充斥的猎奇思维脱不开干系。毕竟,旅游业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必须要按照市场规律来。一些民族地区的景区,为了吸引游客,就用表演的方式制造“伪民俗”,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个展示克木人生活的景区,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些衣着暴露、嗷嗷直叫却不知所云的“克木人”,他们像一群野人一样表演吐火、用舌头舔烧红的烙铁,表演结束,就指着啤酒让游客给他们买啤酒,实质上是向游客“讨小费”。导游说,他们都是居住在深山的克木人,不会说普通语,白天在景区工作,晚上回到自己的住处。但事实是,这些“克木人”只是景区请人扮演的。克木人的真实生活状况早已不是如此,他们和云南其他民族一样,有自己的语言,接受过教育,并在政府的帮助下,发展家庭养殖业,解决了温饱问题,逐步过上了现代生活。如今,他们已经被云南省政府划归为布朗族。然而,景区的策略成功了,每个到西双版纳的游客,克木人景区几乎成了他们必到的景点。但是,他们忽略的是,每一个到过克木人景区的游客,可能再也不会去第二次。
根据以上2个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以上案例分析旅游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2)结合案例谈谈利用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时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