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西方,有关美育思想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的时期是
A. 古埃及 B. 古希腊
C. 古罗马 D. 古印度
2. 在西方,明确提出“和谐教育”的思想家是
A. 贺拉斯 B. 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 D. 荷马
3. 西方首次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
A. 康德 B. 席勒
C. 奥古斯丁 D. 雪莱
4. 将美学定义为“感性学”的是
A. 鲍姆嘉通 B. 维科 C. 克罗齐 D. 席勒
5. “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是
A. 韩非子 B. 庄子 C. 孔 子 D. 墨子
6. 审美心理愉悦的特点表现在稳定性、和谐性和
A. 直接性 B. 易变性 C. 动态性 D. 意会性
7.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说法的提出者是
A. 马克思 B. 黑格尔 C. 莱辛 D. 萨特
8. “环肥燕瘦”说的是审美观具有
A. 地域性 B. 民族性 C. 时代性 D. 阶级性
9. 主体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的心理结构是
A. 智力结构 B. 审美结构 C. 意志结构 D. 需求结构
10. 提出“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说法的是
A. 帕克 B. 布洛瓦 C. 利普斯 D. 卢梭
11. 画家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对竹子的艺术审美感受,被清代的画家郑板桥称之为
A. 眼中竹 B. 胸中竹 C. 手中竹 D. 画中竹
12. 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说法的是
A. 孟子 B. 韩非子 C. 孔子 D. 荀子
13. “劳动先于审美”观点的提出者是
A. 格罗塞 B. 普列汉诺夫
C. 雷蒙 · 弗斯 D. 保尔 · 瓦勒里
14.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越进步,社会越发展,美育就
A. 越重要 B. 越不重要
C. 变得可有可无 D. 离消亡越近
15. 对胎儿进行美育的主要方式是
A. 看视频 B. 听音乐 C. 阅读 D. 做游戏
16. 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环境美育形式的是
A. 日常氛围美育 B. 景观美育
C. 生态美育 D. 校园环境美育
17.4— 12岁的少儿开始出现了审美感兴能力的萌芽,这一萌芽的表现是少儿的
A. 体育活动 B. 娱乐活动
C. 游戏活动 D. 阅读活动
18. 审美态度最明显的特征是
A. 愉悦性 B. 导向性 C. 情感性 D. 非功利性
19. 集中体现少儿审美偏好、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的是
A. 审美趣味 B. 审美想像 C. 审美语言 D. 审美超越
20. 小学美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采用
A. 朗读教学 B. 直观教学 C. 多媒体教学 D. 案例教学
21. 认为“大人”、“真人”、“至人”和“神人”拥有理想人格的先秦诸子是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22. 让学生亲自参与美的创造,既是美育的任务之一,也是美育的
A. 唯一 目标 B. 手段 C. 最终目的 D. 媒介
23. 教师的服饰应该
A. 时尚 B. 大气 C. 高雅 D. 整洁
24. 以教书育人为使命,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
A. 政治家 B. 教育家 C. 专家 D. 心理学家
25. 教师自身的良好形象最终确立的前提是,教师懂得如何使自己的
A. 生活审美化 B. 课程审美化
C. 教学审美化 D. 语言审美化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 在西方,最早提出较为系统美育思想的有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欧几米德 E. 阿里斯托芬
27. 感性的特征包括
A. 自然性 B. 动物性 C. 模糊性
D. 思维性 E. 本源性
28. 美育的形象性特点主要表现在
A. 具体可感性B. 生动丰富性C. 深邃意味性
D. 感情真挚性E. 逻辑抽象性
29. 审美观的特性包括
A. 时代性B. 阶级性C. 民族性
D. 生理性E. 永恒性
30. 视觉艺术主要包括
A. 建筑B. 绘画C. 雕塑
D. 书法E. 工艺
31. 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美育的作用主要包括
A. 使人淡泊名利 B. 使人血气和平 C. 使人相互沟通
D. 使人物质丰富 E. 使人衣食无忧
32. 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经历的阶段主要有
A. 审美阶段 B. 过渡阶段 C. 结合阶段
D. 分化阶段 E. 实用阶段
33. 下列选项属于针对婴幼儿的艺术美育形式包括
A. 讲童话故事 B. 开设美育课 C. 绘画
D. 舞蹈 E. 音乐
34. 美育与智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 目的不同
B. 任务不同
C. 思维方式不同
D. 实施途径不同
E. 教育效果不同
35. 下列选项中,属于少儿思维方式特征之表现的有
A. 泛灵论倾向
B. 易于采纳别人意见
C. 唯物主义倾向
D. 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
E. 自我中心主义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 悦心悦意
37. 审美创造能力
38. 审美心胸
39. 知美教育
40. 生活审美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 美育是如何来塑造健康人格的?
42. 视觉艺术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43. 家庭美育的特点是什么?
44. 少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 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46. 小学美育的任务是什么?请举例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