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研究人类社会美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称为
A. 美育学 B. 教育学 C. 美学 D. 艺术学
2. 在西方,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美育思想的是
A. 贺拉斯 B. 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 D. 荷马
3. 推崇“法天贵真”说的学派是
A. 儒 家 B. 道 家 C. 法家 D. 农 家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主张的是
A. 蔡元培 B. 梁启超 C. 黑格尔 D. 马克思
5.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A .射 B .德 C .义 D .乐
6. 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表现在直接性和
A. 易变性 B. 稳定性 C. 和谐性 D. 意会性
7. 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欣赏者偏重于
A. 情 感 B. 想像 C. 理解 D. 意志
8. “人类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
A. 马斯洛 B. 乔姆斯基 C. 弗洛姆 D. 弗 莱
9. 主体对于美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总体观念和指导思想是
A. 广义的审美观 B. 狭义的审美观
C. 审美理想 D. 审美趣味
10. 主体反映客观事物的审美特性以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的心理结构是
A. 智力结构 B. 审美结构 C. 意志结构 D. 需求结构
11. 提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法的是
A. 司空图 B. 韩愈 C. 苏轼 D. 王维
12. 提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是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卢卡奇 D. 别林斯基
13. 画家对竹子形象的构思,被清代的画家郑板桥称之为
A. 眼中竹 B. 胸中竹 C. 手中竹 D. 画中竹
14. 审美与生活没有距离的社会是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阶级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15. 在生活质量的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是
A. 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 B. 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
C. 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 D. 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16. 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美育特征的是
A. 对人的影响最为深广 B. 广泛性
C. 系统性强 D. 以自我美育为主
17. 对家庭美育的实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父母 B. 社会 C. 教师 D. 环境
18. 音乐在少儿审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
A. 培养少儿的形状知觉能力 B. 发展少儿的听觉感受力
C. 发展少儿的语言感受能力 D. 培养少儿的色彩知觉能力
19.4— 13岁的少儿多是以像或不像评价艺术品,这说明他们对待艺术作品的态度是
A. 审美的 B. 写实的 C. 想像的 D. 游戏的
20. 开展少先队活动属于小学美育的实施途径中的
A. 组织课堂教学 B. 利用美化环境
C. 开展课外活动 D. 通过教师示范
21.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发现事物的美,这属于
A. 创美教育 B. 爱美教育
C. 赏美教育 D. 知美教育
22. 13— 18岁左右青少年的审美情感
A. 已经成熟 B. 没有成熟 C. 开始形成 D. 开始萌芽
23. 对学校美育的研究,应该放在首要位置研究的对象是
A. 校园环境 B. 教师 C. 学 生 D. 教材
24. 教师的审美素养主要包括内在审美素养和
A. 丰富的美育理论 B. 审美技能素养
C. 完善的个体心理结构 D. 健康的人格魅力
25. “学业不精,无以教人”要求教师必须具备
A. 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 B. 高尚健全的人格
C. 时尚高雅的仪表 D. 扎实的美育知识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 与美育学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有
A. 科学 B. 美学 C. 教育学
D. 艺术学 E. 社会学
27. 美育从性质上来说是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
A. 感性教育 B. 趣味教育 C. 人格教育
D. 思维教育 E. 知识教育
28. 美育的基本特征有
A. 形象性 B. 愉悦性 C. 自由性
D. 逻辑性 E. 哲理性
29. 狭义的审美观包括
A. 审美理想 B. 审美趣味 C. 审美标准
D. 审美关系 E. 审美发展
30. 自然美的特性包括
A. 天然性 B. 多变性 C. 奇特性
D. 不确定性 E. 社会性
31. 生活质量主要包括
A. 工作、劳动的质量 B. 日常生活的质量
C. 闲暇生活的质量 D. 建筑产品的质量
E. 精神产品的质量
32. 下列选项中,属于童话特征的有
A. 拟人化 B. 抒情性 C. 虚构性
D. 实践性 E. 图像化
33. 下面关于美育与德育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有
A. 相互渗透 B. 相互促进 C. 相互依存
D. 相互配合 E. 相互补充
34. 美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A. 改善体育环境
B. 塑造健美的形体
C. 使人的体力和精力达到协调,增进身心健康
D. 促进体育技艺的提高
E. 塑造体育精神
35. 在形成少儿审美感兴能力的过程中,游戏的作用主要有
A. 通过发展少儿的阅读能力促进少儿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
B. 通过发展少儿的思考能力促进少儿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
C. 通过发展少儿的想像力促进少儿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
D. 通过发展少儿的自发精神促进少儿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
E. 通过发展、强化少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少儿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 趣味教育
37. 艺术美
38. 科学美
39. 审美想像
40. 语言审美化技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 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
42. 技术美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43. 为什么说美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44.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师应当注意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 举例说明如何在听觉艺术中进行美育培养。
46. 试述小学美育的内容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