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美育学产生于
A. 古代 B. 现代 C. 当 代 D. 近代
2.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从为宗教服务走向
A. 为国家服务 B. 为民族服务 C. 为人服务 D. 为政权服务
3. 中世纪的美育思想受到以下哪个选项的深刻影响?
A. 宗教 B. 哲 学 C. 艺 术 D. 文学
4. 对于文学,审美主体可能偏重于
A. 理解 B. 想像 C. 情 感 D. 意 志
5. 不属于美育的自由性的主要表现的是
A. 非强制性 B. 自主性 C. 超功利性 D. 精神性
6. 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论”的是
A. 马克思 B. 康 德 C. 马斯洛 D. 弗洛伊德
7. 提出“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的人是
A. 帕克 B. 黑格尔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8. 主体内部反映客观事物的审美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结构叫
A. 智力结构 B. 情感结构 C. 意志结构 D. 审美结构
9. 认为自然本身无所谓美丑的是
A. 客观派 B. 主观派 C. 主客观统一派 D. 实践派
10.美的最早形态是
A. 社会美 B. 艺术美 C. 自然美 D. 科技美
11.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创始人是
A. 谢灵运 B. 宗炳 C. 柳宗元 D. 谢眺
12. 中国古人曾说:“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这说明美育具有
A. 使人淡泊名利的作用 B. 使人血气平和的作用
C. 使人相互沟通的作用 D. 使人情绪高涨的作用
13.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 《荀子 ·乐论》
14. 孕妇应排除不良情绪,尽量保持一种愉快的心境,其中最有效的是参加
A. 休闲旅游活动 B. 体育运动
C. 社会交际活动 D. 审美欣赏活动
15.对于婴幼儿实行美育的主要形式应是游戏,此外还有讲童话故事、绘画、听音乐、跳舞等, 我们把它们称为
A. 生态美育 B. 自我美育 C. 游戏一艺术美育 D.少儿美育
16.在家庭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 家庭教师 B. 父母 C. 兄弟姐妹 D. 朋友
17. “在美底愉乐的根柢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说这句话的是
A. 鲁迅 B. 梁启超 C. 朱光潜 D. 宗白华
18. 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是
A. 德育 B. 美育 C. 智育 D. 体育
19. 少儿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美感是在
A. 学龄早期 B. 学龄中期 C. 学龄晚期 D. 学前晚期
20. 少儿审美发展的实际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审美时期、审美萌芽时期和
A. 审美时期 B. 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时期
C. 审美过渡时期 D. 审美趣味形成时期
21. 音乐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
A. 表情性 B. 形象性 C. 悦耳性 D. 再现性
22. 现代美育实践给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要求,这就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
A. 知识技能 B. 审美素养 C. 艺术修养 D. 人格素养
23. 美育不仅是一种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同时也是一种
A. 知识教育 B. 人格教育 C. 情感教育 D. 理智教育
24. 教师的审美素养的广泛性主要是指它的
A. 发展特性 B. 相对稳定特性 C. 内外区分特性 D. 内外结合特性
25. 下列选项中是教师内在审美素养不断提高的基础的是
A. 美学和美育理论 B. 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C. 健康人格的魅力 D. 丰富的文学艺术实践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 下列选项中,属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有
A. 人分成肉体和精神两大部分
B. 灵魂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种
C. 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
D. 非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
E. 艺术无用
27. 审美感知愉悦与生理快感相似之处是具有
A. 直接性 B. 易变性 C. 抽象性
D. 逻辑性 E. 宏观性
28.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三种最基本的要素,分别为
A. 认知 B. 情感 C. 意志
D. 想像 E. 直觉
29. 人格美大致分为
A. 心灵美 B. 语言美 C. 行为美
D. 环境美 E. 服饰美
30. 视觉艺术中的较为偏重于表现的艺术有
A. 工 艺 B. 建筑 C. 书法
D. 园 林 E. 绘画
31. 文明通常被划分为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海外文明
D. 海内文明 E. 城市文明
32. 婴幼儿的艺术美育主要包括
A. 讲童话故事 B. 做游戏 C. 绘画
D. 音乐 E. 舞蹈
33. 直觉的特点是
A. 直接性 B. 快速性 C. 非语言性
D. 原创性 E. 形象性
34. 游戏的特征主要有
A. “前审美”性 B. 假想性 C. 自发性
D. 愉悦性 E. 模仿性
35. 小学美育的实施原则包括
A. 循序渐进 B. 跳跃式 C. 启发诱导
D. 寓教于乐 E. 严格规范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审美感知能力
37.人的行为美
38.悦耳悦目
39.生态美育
40. 审美直觉感受能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柏拉图有哪些主要的美育思想?
42. 为何说审美愉悦是人的高级精神愉悦?
43.学校美育的实施形式有哪些?
44.游戏在少儿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哪些特殊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试论美育对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用。
46.论述教师素质结构中的必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