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40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是否调查全部研究对象,可将教育调查分为( )
A.常模调查与比较调查 B.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
C.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D.团体调查与个案调查
2.最常用的差异量数为( )
A.平均差 B.标准差
C.全距 D.四分位差
3.未发表的书信、手稿、讨论稿、草案和原始记录等属于( )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4.受某县政府委托,某大学教科院开展了“某县未来十年教育发展规划研究”。从课题来源看,该研究课题属于( )
A.纵向来源课题 B.横向来源课题
C.研究者自选课题 D.理论性课题
5.教育实验研究结果能够被推广到其他人群的程度是指实验的( )
A.外在效度 B.内在效度
C.结构效度 D.目标效度
6.与归纳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是( )
A.综合 B.归类
C.演绎 D.分析
7.14是数据8,12,16,30,18,10的( )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数 D.几何平均数
8.在教育观察中,当观察者对观察对象不十分了解时,他们作出的等级判断常常回避极端判断,这属于观察中的( )
A.晕轮效应 B.宽大效应
C.趋中效应 D.皮格玛利翁效应
9.“学生”和“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 )
A.矛盾关系 B.交叉关系
C.同一关系 D.真包含关系
10.张老师准备将自己执教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它选择的研究课题属于( )
A.二级应用课题 B.二级理论课题
C.三级理论课题 D.三级应用课题
11.文献鉴别中的内审法主要用来鉴别( )
A.文献本身的真伪 B.文献作者的真伪
C.文献版本的真伪 D.文献所载内容的真伪
12.某校为了完成一项教育方法改革的实验,学校领导和教研人员频繁地去实验班听课,师生更加努力,这容易导致( )
A.霍桑效应 B.期望效应
C.约翰·亨利效应 D.成熟效应
13.教育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指( )
A.假定的原因变量 B.自动发生变化的变量
C.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 D.假定的结果变量
14.“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通常用来描述( )
A.失败经验 B.个人经验
C.局部经验 D.群体经验
15.教育调查问卷中问题的编排,应力求做到( )
A.先易后难,后开放后封闭 B.先易后难,先封闭后开放
C.先难后易,先开放后封闭 D.先难后易,先封闭后开放
16.为了研究噪音对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研究者有意识地将实验班的教室长期安排在闹市附近,该研究( )
A.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科研的操作性原则
B.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科研的客观性原则
C.违背了审慎解释研究成果的伦理原则
D.违背了消除和避免不良后果的伦理原则
17.在“小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的实验中,不可能是其理论基础的学说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奥苏贝尔的接受教学的学说
C.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D.主体教育思想
18.主要借助语言直接同研究对象打交道,从而获得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
A.文献法 B.教育实验法
C.教育观察法 D.教育调查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4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9.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论证的内容有哪些?
20.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基本特征?
21.教育观察法的设计步骤有哪些?
22.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状况和家长对该问题的看法,研究者拟对学生家长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下面是从其初步设计的调查问卷中节选的内容:
1.你是孩子的
……
58.您的孩子几岁开始自己穿衣服?
59.请您谈谈对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看法
60.您的孩子经常自己洗衣服吗?
61.您的孩子会做饭和缝补衣服吗?
62.您的孩子自己叠被子吗?
63.您娇惯自己的孩子吗?
64.您对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有何建议?
请根据问卷问题设计和编排方面的要求,指出该问卷中的几处明显错误(至少四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23.内容分析法的实施步骤有哪些?
24.教育实验报告中讨论与结论有什么不同?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可任选2小题作答。3小题全做者,只按前两小题计分。每小题14分,共28分)
25.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某校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某年级开展了一项新的教学方法变革实验,经过一轮实验之后,他们得到了以下一组数据:
实验变量分组人数平均数标准差T值P值
学习兴趣实验班4632.667.892.93**<0.01
对照班5427.958.15(大于临界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各是什么?(2分)
(2)该项实验的实验假设怎样表述?(3分)
(3)简述实验的研究结论。(6分)
(4)如何避免实验误差?(3分)
26.下图是260名学生成绩的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请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计算70分以上学生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4分)
(2)70分以下有多少人;(4分)
(3)计算出这260名学生成绩的算术平均分。(6分)
27.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为例,说明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不同阶段常用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