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 )
A.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B.具有初步的数学能力
C.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D.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广度、深度的因素主要是( )
A.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B.数学学科的特点
C.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D.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3.对小学生初步的数学能力的培养中,最终目的是培养他们的( )
A.计算能力 B.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C.空间观念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划分是依据迁移的( )
A.方向 B.内容
C.效果 D.手段
5.小学数学智力技能学习的主要方法是( )
A.接受学习方法 B.发现学习方法
C.尝试学习方法 D.范例学习方法
6.推动数学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是( )
A.教学要求和学生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数学教材与数学科学系统之间的矛盾
D.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
7.正式确立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8.“为什么直角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这一问题的提出应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 )
A.引入新课阶段 B.理解新知识阶段
C.巩固新知识阶段 D.任何一个阶段
9.谈话法的核心是( )
A.认真倾听学生回答 B.精心设问
C.面向全体学生 D.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0.鉴于我国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可在较大范围内采用的师生交往方式是( )
11.通过编拟复习题纲由学生自己把知识归类整理的复习方法适用于小学( )
A.低年级 B.低中年级
C.中年级 D.高年级
12.适用于概念的判断,但不适用于高度推理的题型是( )
A.选择题 B.是非题
C.匹配题 D.填空题
13.从所求问题出发而推至已知条件的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 )
A.分析法 B.综合法
C.分析综合法 D.比较法
14.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特色
15.7~11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属于皮亚杰所划分的儿童思维发展的( )
A.感觉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发散思维又称( )
A.求同思维 B.求异思维
C.集中思维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7.自然数和正整数这两个概念从外延上看是( )
A.包含关系 B.并列关系
C.交叉关系 D.同一关系
18.“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种概念的表示法是( )
A.原始概念的描述 B.属差式定义
C.发生式定义 D.规定外延的方式
19.几何进入我国基础教育的时间是( )
A.16世纪末 B.17世纪末
C.18世纪末 D.19世纪末
20.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 )
A.创造 B.信念
C.知识结构 D.情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数学的发生和发展经过的时期是( )
A.萌芽时期 B.初等数学时期
C.变量数学时期 D.近代数学时期
E.现代数学时期
22.从我国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主要有( )
A.直线式体系 B.圆周式体系
C.复合式体系 D.单一式体系
E.综合式体系
23.小学数学教材在应用题的编排上应抓住的几种基本数量关系是( )
A.和 B.差
C.积 D.倍
E.分
24.数学教学中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培养目标有( )
A.独立性 B.独创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E.积极性
25.与人类的认识过程相比,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在于它的(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探索性
E.引导性
26.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范围包括( )
A.算术知识 B.代数初步知识
C.几何初步知识 D.计量初步知识
E.统计初步知识
27.教学中当新旧内容联系十分紧密时,往往采用( )
A.讲解法 B.谈话法
C.引导发现法 D.操作实验法
E.练习法
28.客观式试题包括( )
A.是非题 B.填空题
C.论述题 D.选择题
E.改错题
29.教学评价的原则包括( )
A.现实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数量化原则
E.可行性原则
30.自学辅导课的基本结构是( )
A.基本训练 B.提出课题
C.自学 D.讨论并解答疑难
E.小结与巩固练习
31.发散思维有利于思维的( )
A.确定性 B.灵活性
C.规范性 D.创造性
E.严密性
32.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
A.表象 B.概念
C.直感 D.想象
E.判断
33.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具有以下特点( )
A.概括性 B.条理性
C.原理性 D.简单化
E.理想化
34.《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把不同年级的几何知识教学要求划分为( )
A.直观认识 B.初步认识
C.认识 D.掌握
E.运用
35.小学数学教师应学习的教育基本理论有( )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逻辑学 D.脑科学
E.教学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学习动机
37.数学规则的发现学习
38.教学方法
39.空间观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41.演示法与操作实验法的区别是什么?
42.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43.简述数学概念同化的模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举例说明如何贯彻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45.怎样使小学生掌握用代数方法解答应用题?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46.以教材中的某一知识点为例,说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