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小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小学阶段适合学习( )。
A.直观几何 B.平面几何
C.表象几何 D.操作几何
2.认知—发现论是(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加涅
3.学习百分数时,结合求利息、税收、奖金、罚款等问题,这体现了( )。
A.传授数学知识与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原则
B.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C.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原则
D.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原则
4.幻灯开始进入教育领域是在( )。
A.19世纪90年代 B.20世纪初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5.复习课的中心环节是( )。
A.明确复习要求 B.进行复习
C.总结 D.课堂练习
6.凭借直感思维的思维形式是( )。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7.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 )。
A.学习目的 B.学习兴趣
C.学习情感 D.学习信心
8.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有些学生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这是由于( )。
A.注意不够稳定 B.感知比较粗略
C.短时记忆较弱 D.思维定势干扰
9.受传统“可接受性”教育原则的影响,把简单应用题分为( )。
A.10类 B.11类
C.2类 D.4类
10.“几何”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意是( )。
A.田地 B.图形
C.多少 D.土地测量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动机的激发 B.知识的感知
C.知识的理解 D.知识的巩固
E.知识的应用
2.填补问题的目标与已知条件的空隙过程中,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
A.数量关系 B.有关背景的命题
C.推理规则 D.学习策略
E.未知条件
3.教学媒体主要包括( )。
A.书本媒体 B.非书本媒体
C.电化媒体 D.视听媒体家
E.声形媒体
4.属于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有( )。
A.分析 B.比较
C.转化 D.猜想
E.归纳
5.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原因是( )。
A.概念不清 B.感知比较粗略
C.注意不够稳定 D.思维定势干扰
E.短时记忆较弱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课堂教学结构
2.数学思维品质
3.发生式定义
4.笔算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数学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2.对学生而言,应用题的难易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3.简述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论述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及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2.结合实例谈谈“做好概念引入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请举例分析培养小学生初步形象思维的基本途径。
2.什么是概念的形成,举一教学实例分析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