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张画其两边之长近于6∶4时是最漂亮的,这一事例体现了( )
A.数学美 B.公式美
C.理论美 D.实验美
2.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强有力杠杆是( )
A.社会科学教育 B.自然科学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STS教育
3.普通教育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科学知识的( )
A.先进性 B.继承性
C.前瞻性 D.逻辑性
4.从过程看,当代科学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的进展方式是( )
A.直线式 B.渐进式
C.跳跃式 D.螺旋式
5.核酸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DNA,另一种是( )
A.PNA B.RNA
C.CNA D.DAN
6.提出要重视开发和培养右脑的脑科学依据是右脑同左脑一样都具有( )
A.可塑造性 B.可存储性
C.可逆造性 D.可创造性
7.“应用原理或新概念于日常生活”出现在创造探讨式科学教学中的( )
A.推论阶段 B.设计验证阶段
C.解释阶段 D.发展推广阶段
8.1997年,英国科学家培养出一只基因性状与提供细胞的成年羊完全一致的绵羊,使用的方法是( )
A.复制 B.反哺
C.生物酶 D.克隆
9.《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使考试的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加强的作用是( )
A.鉴定 B.选拔
C.诊断 D.激励
10.因为人们所使用度量衡不同而表面“量”不同,但实际量是相同的。这体现了科学认识的( )
A.统一性 B.进取性
C.理智性 D.严密性
l1.不论是在思考、讨论还是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与学生能否发挥进取心息息相关的是( )
A.课题选择得当与否 B.教师指导得当与否
C.环境创设得当与否 D.教师评价得当与否
12.我国电子计算机研制始于( )
A.1860年 B.1911年
C.1958年 D.1985年
l3.教育评价的科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评价理论的发展 B.评价方法的进展
C.评价指标的完善 D.评价主体的科学水平
14.要克服分数带来的负效应,唯一的办法就是全面地评价学生的( )
A.身体状况 B.思想状况
C.学习状况 D.发展状况
15.科学技术在继承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学生的( )
A.创新精神 B.理智精神
C.客观精神 D.独立精神
16.最根本最主要的实践应该来自( )
A.观测 B.调查
C.数据模拟 D.历史数据
17.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 )
A.薄带卷材 B.复合材料
C.塑胶材料 D.光纤材料
18.教学时除了要学生观察新事物外,还要常常使其回忆旧经验,此即( )
A.循序渐进 B.温故知新
C.辨证联系 D.综合分析
19.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是( )
A.生态危机 B.经济危机
C.政治危机 D.军事危机
20.对教育成就、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是评价的( )
A.导向功能 B.有序功能
C.鉴定功能 D.改进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包括( )
A.森林锐减 B.酸雨污染 C.臭氧层耗损
D.土地沙漠化 E.光化学烟雾
22.下列对人的左右脑功能的判断正确的有( )
A.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 B.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
C.人的显意识功能主要集中在左脑 D.人的潜意识功能主要集中在右脑
E.人的潜意识功能主要集中在左脑
23.根据教育评价的方法和给定的结论,可将评价分为( )
A.定量评价 B.定性评价 C.内部评价
D.外部评价 E.诊断性评价
24.激光优于普通光源的特性包括( )
A.亮度高 B.单色性好 C.漫射范围广
D.方向性强 E.多色性好
25.下列违背了科学课程中道德教育初衷的行为是( )
A.参与会议或讨论时迟到 B.尽量容忍他人的意见
C.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D.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E.考试作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自然课的知识内容由4个系统组成:宇宙和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 ___________。
27.环境恶化使全球气候正在逐渐变暖,这将导致海平面___________。
28.组成科学的社会结构的是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门和___________等。
29.认识过程的得以进展,最关键的是提出可以检验的___________。
30.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课程问题不但解决认识对象和认识范围,关键还在于认识内容的安排,即___________。
31.1916年,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是___________。
32.科学活动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探索、解释、___________。
33.学科之间与分支之间的交叉有利于提升理论及___________。
34.一切生命活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35.科学知识具有两个根本特性:客观真理性和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创造能力
37.诊断性评价
38.科学活动中的实验法
39.STS教育
40.科学方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科学论文中论证部分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42.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
43.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进程应是怎样的?
44.科学教育的教学体系中需要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结合实践论述小学科技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46.试论应如何进行创造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