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3
点击查看:【真题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直观教育 媒体技术
2.系统
3.学生 接受
4.焦距 进光孔直径
5.单向通话
6.记录 重放
7.教学媒体 交互作用
8.呈示刺激材料 提供学习指导
9.学习者
10.指导性 科学性
11.多感官刺激的心理效应
12.收集资料 报告评价结果
13.表现力
14.优化教学设计
15.阻抗匹配
16.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17.教育传播学
18.误差检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C 2.B 3.A 4.D 5.C
6.A 7.D 8.C 9.D 10.A
11.C 12.B 13.A 14.D 15.A
16.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通过现场参观、实物标本、实验等提供感性材料的一种教学直观方式。
2.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从而为修正教学设计提供依据的过程。
3.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如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
4.能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字、数据、声音和图像等的技术
5.是一种关于学习过程的本质的系统的综合观点
6.围绕教育传播活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条件的总和。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答题要点:
①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②提高教学效率;
③扩大教育规模;
④提高教学质量;
⑤促进教育改革。
2.答题要点:
①文字片:预先在透明投影胶片上写好文字提要,框图等。
②挂图片:将图形、图表按教学需要绘制或印制在透明片上。
③基图片:预先将基本的图形、文字、表格在明胶片上画好,上课时根据教学需要边讲边加画。
④复合片:由两张或两张以上投影单片组合而成,投影时可一张一张地叠加或减少。
⑤线叠式活动片。利用两张不同密度和倾斜平行线条的胶片,重叠相互运动后会产生运动的感觉。
3.答题要点:
①新授课——配合教师的讲解,弥补教师讲述的不足,预习新课。
②复习、巩固——放看过的旧片,或者专为复习而拍摄或录制的片子,使学生巩固、掌握所学过的知识。
③实验课——用电视录像来配合讲解,指导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更能发挥多种媒体结合的教学优越性。
④课外活动中应用——重放课堂上看过的或未看过的片子,弥补课内时间不足,巩固并提高教学效果;补充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内容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片子,丰富学生的见闻,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4.答题要点:
①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教学方法的选择、确定和使用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任何一种教学必须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②教学方法又具有艺术性。教学因素十分复杂而且多变,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死板、划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加工、再创造,灵活运用。
③教学媒体参与教学,引起教学过程结构,各项因素的优化,对教学方法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不拘一格,更要积极探索,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的作用。
5.答题要点:
①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改变,教学目标可以用精确的行为术语来描述。
②学习结果可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五大类。
③学习发生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④学习层次分析法和信息加工分析法。
五、论述题(共10分)
论述要点:
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原则有平衡性、生理发展、学科结构、系统综合、美学及最优化等:
①平衡性原则:
教学活动要与社会、社会的进化、个人的成才等各方面取得相应的协调平衡。
②生理发展原则:
遵从学习者的情趣、需求,进行开放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依靠正在或将要成熟的心理状态,引起激发和启动一系列内部发展过程。
③学科结构原则:
把学科中最一般的原理用明晰、简洁的方式教给学生,在促成理解的基础上并使其获得研究本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④系统综合原则:
考虑系统中各要素及其关系的综合,看到问题的正、负对立统一各个方面,注意避免相互间矛盾现象的出现,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化组合效果。
⑤美学原则:
表现出社会的进步和理想的形象,——特别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灵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⑥最优化原则:
探索在教学中如何花费最少的时间而获得最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