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3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府经济管理的根本原则是( )
A.优化产业结构 B.优化经济结构
C.实现公共利益 D.提高经济效益
2、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手段的过程,是政府经济管理的( )
A.决策功能 B.组织功能
C.协调功能 D.计划功能
3、在我国建国初期形成的传统经济体制是( )
A.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B.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
C.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4、市场对政府的需要主要来自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条件,这类国家主要是指( )
A.经济转型国家 B.不发达国家
C.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D.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
5、下列属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是( )
A.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各种公共产品
B.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平等竞争
C.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D.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
6、宏观经济管理首要的、核心的目标是( )
A.价格稳定 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增长 D.充分就业
7、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报酬的总和是(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收入 D.国民生产净值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主要是( )
A.结构平衡 B.价值平衡
C.静态平衡 D.产品平衡
9、划分存量财政政策和增量财政政策的依据是( )
A.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 B.财政政策的手段
C.财政政策的目标 D.财政政策的内容
10、公债发行金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被称为( )
A.公债负担率 B.公债偿还率
C.公债依存度 D.综合负债率
11、根据货币的供给口径,M1是指( )
A.单位活期存款 B.单位存款和现金
C.准货币 D.活期存款和现金
l2、第一产业内部的演进规律一般表现为( )
A.从产值比重看,在农业总产值中,林业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
B.从产值比重看,在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
C.从产业发展模式看,从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再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转变
D.从产业发展模式看,从畜牧型农业向种植型农业转变
13、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增加
B.主导产业的地位比较突出,支柱产业得到优先发展,不存在制约全局的瓶颈产业
C.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信息和服务带来的附加值提高,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减少
D.产业结构的更新周期缩短
l4、有关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由于需求不足,进口减少,一般导致国际收支改善
B.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一国通货膨胀加剧,将会导致其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C.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一国利率调低,将会导致其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D.经济发展阶段对国际收支平衡有着长期的影响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接标价法下,如果本币贬值,则一定单位的外币能兑换的本币数量减少
B.间接标价法下,如果外币升值,则一定单位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量增加
C.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数量的美元为基准,折算为若干单位的其他货币
D.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
16、下列有关微观经济规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微观经济规制与宏观经济调控都是政府的经济行为
B.微观经济规制通过改变市场参数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
C.微观经济规制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是类似的
D.微观经济规制不具有地域专用性
17、在微观经济规制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利益集团往往是( )
A.小的利益集团 B.大的利益集团
C.消费者利益集团 D.社会公众集团
18、微观经济规制总成本中占的比例最大的是( )
A.调整与修改法规的成本 B.放松与解除规制的成本
C.执法成本 D.立法成本
l9、道德风险产生于信息不对称和( )
A.道德信仰的缺失 B.政府规制的缺失
C.完全保险的存在 D.市场失灵的存在
20、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
A.政府为了控制自然垄断产业的企业数量,实行企业注册登记制
B.政府对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某一职业的规制不属进入规制的范畴
C.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较成功的价格水平规制方式是按投资回报率定价和按最高限价定价
D.在成本递减产业,通行的做法是以边际成本决定规制价格水平
2l、微观经济规制的核心或难点是( )
A.政府存在被利益集团俘虏的可能性
B.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C.微观经济规制执法成本太高
D.政府在微观经济规制方面的专业人员太少
22、下列方法中属于诱导激励的是( )
A.价格下限规制 B.区域间比较竞争
C.特许投标制度 D.社会契约制度
23、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将本地区的化工、造纸等重污染生产企业搬迁至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此种做法属于哪种环境管理制度? ( )
A.环境质量标准制度 B.污染赔偿制度
C.环境监测制度 D.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24、以下关于国际服务贸易表述正确的是( )
A.国际服务贸易与一般商品贸易没什么本质区别
B.国际服务贸易独立于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
C.国际服务贸易提供的服务大多是无形的,而且往往是生产、销售和消费同时进行,不能储存
D.国际服务贸易须要通过海关监管
25、王教授在美国探亲期间为小区的适龄儿童们举办一个暑期数学奥林匹克提高班,每人收费200美元。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界定,它属于服务贸易的哪种方式? ( )
A.境外消费 B.跨境支付
C.商业存在 D.自然人流动
26、以下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之间毫无关系
B.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涉及的内容比区域规划广泛
C.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涉及的时间比区域规划长
D.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涉及的范围比区域规划大
27、区域经济管理中,A地区B部门的区位商的定义为( )
A.A地区就业人数÷全国总就业人数
B.A地区B部门就业人数÷全国B部门就业人数
C.(A地区B部门就业人数÷A地区全部就业人数)÷(全国B部门就业人数÷全国总就业人数)
D.A地区B部门就业人数÷全国总就业人数
28、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动。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为( )
A.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
B.第一产业比重稳中有升
C.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D.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均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剧烈上升
29、按照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里关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在
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企业竞争主要表现为( )
A.价格竞争 B.研发竞争
C.速度竞争 D.质量竞争
30、菲利普·科特勒在分析国家繁荣或衰退时,提出( )
A.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B.国家内在能力基本框架
C.国际竞争力理论 D.区位优势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方面有( )
A.市场垄断问题 B.宏观经济总量平衡问题
C.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问题 D.外部效应问题
E.公共产品问题
32、宏观经济管理的法律手段具有的特征是( )
A.权威性 B.直接性
C.间接性 D.强制性
E.相对稳定性
33、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有( )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国家的银行 D.管理的银行
E.领导的银行
34、产业政策体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人才政策
C.产业技术政策 D.产业区位政策
E.产业组织政策
35、我国外汇管理的内容包括( )
A.对经常项目的直接数量管制
B.对经常项目的间接价格管制
C.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
D.对汇率的管理
E.现钞与黄金出入境的管理
36、传统微观经济规制的失灵的具体表现是( )
A.企业技术进步的进程减缓
B.企业内部低效率的产生
C.微观经济规制关联费用的增加
D.微观经济规制者滥用自由裁量权和寻租成本的产生
E.微观经济规制滞后产生的企业损失
3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B.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杠杆
C.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
D.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度、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障
E.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38、以下属于区域财政政策的是( )
A.地区税收手段 B.财政支出手段
C.地区产业布局的空间选择 D.财政转移支付手段
E、强化利率手段
39、下列属于世界贸易组织原则的是( )
A.非歧视性原则 B.贸易自由化原则
C.透明度原则 D.公平贸易原则
E、例外和保障措施原则
40、社会性规制的基本方式包括( )
A.禁止特定行为 B.营业活动限制
C.资格制度 D.标准
E、信息公开制度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正者在括号内打“√”,误者在括号内打“×”,均需说明理由。
41.在政府经济管理目标体系中,越是层次低的目标越带有综合性,越是层次高的目标越具体明确。( )
42.服务贸易不是通过海关来监管的,而是通过国内相关立法和规定来监管的。(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3.政府经济管理功能的特点是什么?
44.简述微观经济规制这一公共产品的特殊性。
45.简述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及基本框架。
46.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一书里从增长要素的角度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划分为哪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论述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8.试述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形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