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56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辅助的义务。”这里的“父母”和“子女”都应作( )
A.限制解释 B.扩充解释
C.字面解释 D.正式解释
2.“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法律规范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就是判决。”这种推理是(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逻辑推理
3.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的解释有原则性的分歧时,最终的解释和决定权属于(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普通法法系和民法法系在法律解释方面都趋向于法律的( )
A.严格解释 B.自由解释
C.历史解释 D.逻辑解释
5.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因为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被称为( )
A.法律义务 B.法律责任
C.法律事件 D.法律后果
6.关于刑事责任的正确表述是( )
A.刑事责任应当罪刑法定 B.刑事责任是一种救济责任
C.刑事责任可以协商解决 D.刑事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
7.调整纵向与横向结合的社会关系的法是( )
A.产品质量法 B.破产法
C.物权法 D.治安处罚法
8.公民从出生起到死亡止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被称为( )
A.行为能力 B.权利能力
C.法律事实 D.法律责任
9.以权利是否可以转移为标准,人格权和人身权是( )
A.专属权 B.可转移权
C.救济权 D.对人权
10.东方红剧场与某演员约定,由该演员某一天在该剧场演出。该演员所承担的义务是( )
A.可转移的义务 B.从义务
C.专属义务 D.公义务
11.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具有约束力的问题是指( )
A.非规范性法律的效力 B.狭义的法律效力
C.广义的法律效力 D.法律的实效
12.划分部门法的首要标准是( )
A.法律调整的机制 B.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种类
C.法律调整的主观性 D.法律调整的客观性
13.从立法程序三个阶段看,法律解释属于( )
A.法律完备阶段 B.立法准备阶段
C.法的形成阶段 D.法律公布阶段
14.法制统一原则应当首先坚持的是( )
A.下位法服从上位法原则 B.法律规定互不冲突原则
C.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 D.合宪性原则
15.衡平法存在于我国的( )
A.台湾地区 B.澳门地区
C.香港地区 D.台湾和香港地区
16.国务院发布的规范性的决定和命令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
A.等同于行政法规 B.等同于行政规章
C.高于行政法规 D.低于行政法规
17.“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提出该观点的法学家是( )
A.乌尔比安 B.帕比尼安
C.保罗 D.伊纳留斯
18.立法体制是( )
A.立法行为的准则 B.国家机关立法权限划分制度
C.立法活动运行制度 D.立法活动的步骤和方式
19.我国古代法家主张的法治实质上是( )
A.专制 B.共和政制
C.德治 D.法律至上
20.在法律的适用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可以同时被适用
B.法律的适用者个人的道德素质并不重要
C.道德准则可以对法律适用起辅助作用
D.法官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抛开任何道德上的考虑
21.人权应当是指( )
A.道德权利 B.法律权利
C.应然权利和实然权利的结合 D.现实权利
22.关于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党的政策高于法
B.党的政策对法的制定和实施有指导作用
C.法不受党的政策的制约
D.党的政策的作用和法的作用是相同的
23.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是党的( )
A.十二大 B.十五大
C.十四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4.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起源于( )
A.社会分工 B.神的理性
C.商品交换 D.社会契约
25.不属于封建社会中后期带有资本主义因素法律出现的情况是( )
A.商法的兴起 B.罗马法的复兴
C.资本原始积累法律 D.公法的出现
26.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普通法法系特点的是( )
A.承认判例是主要的法律渊源 B.不倾向于法典化的法律表现形式
C.坚持公法与私法的法律分类 D.倾向于经验主义哲学
27.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正确的理解是( )
A.法是专管老百姓的
B.法只是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
C.法只是管官员的
D.法不仅有管理、控制的作用,而且能促成自愿协议
28.下列关于法的现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法的现代化就是法的西方化
B.法的现代化就是否弃传统法律文化
C.法的现代化与法的国际化是相排斥的
D.法的现代化与法的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
29.法律将一个特定行为判断为合法或违法,这属于( )
A.法的指引作用 B.法的预测作用
C.法的评价作用 D.法的强制作用
30.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家意志只能通过法来体现
B.法是不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影响的
C.法仅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最终决定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和作用是( )
A.传播范围广泛 B.反应速度快
C.较大的道义影响和震撼力 D.公开、公正
E.防患于未然
32.在我国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主要是( )
A.个人因素 B.体制因素
C.环境因素 D.法律本身因素
E.法律功能因素
33.在大陆法系国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主要是指( )
A.判例 B.法律学说
C.成文法 D.习惯
E.法典
34.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和人治的分歧中,主要分歧表现在( )
A.实行民主还是专制
B.治理国家依靠道德还是法律
C.实行等级制还是实行平等制
D.强调具体指引还是强调一般性规则的指引
E.强调情感之治还是强调理性之治
35.法的价值的含义应包括( )
A.法促进哪些价值
B.法本身有哪些价值
C.法被人们实际遵守和执行
D.法对人们发生影响的体现
E.在价值冲突时,法应当以什么标准来评价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的制定
37.法制
38.法的预测作用
39.法的适用
40.法律监督(狭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为什么国家离不开法?
42.简要求回答“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立法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43.简述一个完整的法律监督机制的构成要素。
44.简要回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的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45.(本题10分)试述责任法定原则的含义以及应当怎样贯彻这一原则。
46.(本题15分)试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