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专升本 教育理论 选择题考点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的作用【单选】★
1.社会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 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使青少年一代富有智慧,而且要培养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品德,影响他们的情感和意志,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世界观 等 ,使他们学会做人,成为心 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因而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称赞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 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 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对矛盾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决策者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的进程是由教师安排、决定的。从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处理、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的某些组织形式到教学艺术的体现,都取决于教师。
(3) 教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
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因此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掌握的领路人,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人格 (个性) 的形成。
(4) 教师是教育效果的影响者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成效都有赖于教师的启发、指导,因此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师。
教师劳动的特点【简答/单选】★★★
1.复杂性、创造性
(1) 复杂性: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教师的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要为社会培养的一代新 人,不仅是有理想、有道德的人,还要有文化、守纪律,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等。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要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2) 创造性: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方面。教育的对象是未定型的、正在发展中的人,而教育的情景和条件又总是复杂多变的,任何教育教学规律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去运用。 ①因材施教。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教师必 须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 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
③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地做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 。
2.连续性、广延性
(1) 延续性: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
(2) 广延性: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3.长期性、间接性
(1) 长期性: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
(2) 间接性: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示范性
(1) 主体性: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
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将自身具备的这些素质转化为学生素质的过程;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掌握,成为教师自己的东 西,才能向学生传授。
(2) 示范性: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专业发展★★
36.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 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专业。
教师职业的人须具备的条件
①具有专门的知识技能;
②遵从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论的职业道德;
③接受专业训练 ,并为社会权威机构所认可;
④拥有专业的自主权。
37.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 专业能力的提高。
(4) 自我的形成。
3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主要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具体包括:
(1) 师范教育:教师的职前培训。
(2)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在职培训: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接受的实习教育、传帮带等活动。
(3)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培训,并接受相关考试与实践考核,获得教师资 格证书。
(4) 自我教育提高:参加教师继续教育,自学,参加学习型组织的活动等。
师生关系的概述★★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 师生关系所指向的目标:可分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形成的工作关系,为满足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产生的形式:分为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以情感、认识等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 关系。
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40.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意义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41.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意义决定因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修养、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
42.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以上就是“甘肃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选择题考点”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甘肃成人高考免费学习资料,敬请关注并收藏甘肃成人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