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
一、认识的本质
1 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1)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点:
A 客观物质性,是实践最基本的特点。
B 自觉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
A 生产实践
B 社会交往实践。
C 科学实验。
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反应。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
2 唯物主义反应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A 承认和肯定在人的意识外,独立的存在着不依赖于意识的物质世界。
B 承认和肯定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C 肯定和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主张认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获得客观真理。
3 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放映论的根本区别
(1)旧唯物主义(行而上学)反映论
A 离开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考察人的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 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因而不懂得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认识过程绝对化和片面化。
(2)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特点
A 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的阐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成,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C 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各个领域,是全面的彻底的反映论。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A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对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的三种形式。
B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也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实践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
D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和途径-----一,要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取感性材料,这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到理性认识。
2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A 理性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理性认识指导实践。
B 实现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条件
一,要从实践出发。二,确立目的和计划,三,理论联系实践。
3 认识运动发展的规律
A 认识是不断反复的。
B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 真理及其客观性
A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3)真理本身没有阶级性。
2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A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B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