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行为学科目串讲资料
1、 人的行为特点:P4
(1) 具有适应性: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又满足自身需要
(2)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作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
(3)动态性: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4)可控性: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
(5)人的行为是指是生理、心理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分层:第一层个体、群体、组织、组织的外部环境P10
3、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P12
4、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P12
5、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手机资料的客观性、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的结论的再现性,对未来的预见性。P24
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
调查法分为:电话调查法、面谈法、问卷调查法P28
7、什么是问卷调查法?运用眼科世纪的问题和对问题回答的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P31
8、任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均包括人知、情感、意志三部分P40
9、什么是社会知觉?是指主题队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人、群体、组织特性的知觉。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关系、角色、因果关系的知觉。 P41
10、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P42
11、造成错误视觉的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P44
知觉防御: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晕轮效应: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投射:以已度人的思想方法
12、最大利润价值观是哟中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念 P51
13、组织认同感的概念:是员工对组织认同 程度包括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P55
14、分析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加以说明) P56
(1) 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2)通常表现比较出色
(3) 员工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自觉贯彻执行这些政策
(4)员工把组织当作自己家,能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15、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P57
(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者员工的利益
(2)为员工床在突现个人目标的机会
(3)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
(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
(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
16、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P61
17、性格分类:按何种心理技能占优势划分性格类型: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或称混合型 P65
18、后天因素: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段、阶层影响 P68
19、控制方位论的涵义: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些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分类、内因控制论、外因控制论 P75
20、创意性行为:是指人在个人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P78
21、霍兰德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认为六种基本的“个性定向”决定着人们从事职业的种类。 P105
22、薛恩认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认为有五种“职业锚”。技术职业锚;这种类型的人作职业选择日拟工作的专业技术或服务内容为基础 P108
23、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 P121
安全需要:通过加入一个群体,个体能够减少独处的不安全感。
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利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
24、所有的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 P127
25、我们可以把群体任务简化为两类: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 P134
26、论述群体凝聚力?(包括27题的答案)
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高低,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力和效果。P143
27、论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成员在一起时间
(2)加入群体的难度
(3)群体规模
(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5)外部威胁
(6)以前的成功经验
28、关于凝聚力的评价,有两种主要的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法和数量分析法。 P146
29、对群体助长现象最早的科学研究是由法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在1898年进行的。 P149
30、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个人、环境。 P153
31、群体沟通:按照沟通的方向来分,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P157
32、管理心理学家莱淮特曾对组织的正式沟通进行了教为全面研究,正式沟通存在五种基本形式:轮式沟通、T式、圆式、链式、全方位沟通。P158
33、分析有效沟通的障碍:失真源(信息失真)、沟通焦虑(某种程度存在焦虑如紧张)、过滤、选择性知觉(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要性去听信息)、情绪、语言(同样的词记对不同人来说含义不一样)。 P162
34、群体决策的优点:P166
(1) 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4)增加合法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
(1) 浪费时间
(2) 从众压力
(3) 少数人控制
(4) 责任不清
35、脑力激荡法:也叫头脑风暴法,利用产生观念的过程,创造一种进行决策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群体成员只管畅所欲言,不许别人对这些挂念加以评论。P171
36、人际关系中积极生产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心理关系,特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P175
37、人际关系的作用: P177
(1)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
(2)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
(3)影响员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社会交换理论首先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
38、群体间互动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 P196
39、论述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加以说明) P197
所谓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因素:相互依赖性,任务不确定性,时间与目标取向
40、冲突的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潜在的对立或失调,认知与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及结果 P205
41、出力冲突的策略:运用竞争,运用合作,运用回避,运用迁就,运用折衷,运用合作策略的条件: P216
(1)两方面都十分重要并不能进行妥协或折衷时,
(2)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时,
(3)需要融合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时,
(4)需要把各方意见合并到一起而达到承诺时
42、综上所述: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景因素的函数 。P223
43、领导者的含义: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 。 P224
按领导的权威基础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44、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以下特点:系统性,激励性,互动习惯。环境适应性。P225
45、权利的构成:领导的权力一般有三部分构成:资源控制权、奖惩权、专长权。P230
46、威信的定义: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钦佩,仿效的精神感召力。 P234
领导威信的特点:内在性和持久性
领导威信的作用:
(1) 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
(2) 提高领导效能的主要条件
(3) 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
(4) 有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5) 有利于吸引人才
47、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 P240
(1) 工作效率
(2)工作的效益
(3)人员的满意度
(4)人员的流向
(5)出勤率
48、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他们把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P258
(1)低规章,低协商
(2)低规章,高协商
(3)高规章,高协商
(4) 高规章,低协商
49、五种领导行为类型:P260
贫乏式管理:对人和生产很少关心,回避责任,缺乏志向,不称职。
乡村俱乐部式管理:对人高度关心,友善待人,很少关心工作控制,监督和规章制度
任务式管理:对工作高度关心,对人很少关心,没有充分利用人力资料因素
中间型管理:折中地关心人和关心工作之间求得平衡,不求做出什么成绩
团队式管理:对人和工作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认为员工利益与组织目标是相容的
50、权变论的定义: P265
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这就是权变的观点。
权变因素分析:
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类因素:
(1) 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2) 被领导者的特点
(3) 领导的情景
51、1967年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做“菲德勒模式” 。 P266
权变领导论认为,领导者的领导是否有效是在领导者行为与某种组织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式下决定的 。
52、领导行为方式的选择:P270
(1) 指令型领导
(2)支持型领导
(3)参与型领导
(4)成就型领导
53、优势动机的定义: P301
5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自我实现。P315
55、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的论点: P318
(1) 强调需要对激励的主要关系即需要的普通性原理,
(2)强调需要分为层次,成阶梯式逐级上升,即层次性原理
(3)高层需要比低层需要广泛,实现的难度愈益增大,激励力量增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
(1) 是以唯心的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认为人的需要是本能的活动,是生儿具有的
(2) 机械地由低向高上升运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56、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P320
双因素理论:能够使人们产生共振满意感的这一类为激励因素,相应地称另一类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为保健因素。即双因素理论
(1) 双因素理论修正了传统的满意于不满意的观点
(2) 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意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
(3) 双因素以工作为核心
57、激发力是效价和期望值这两个变量的乘积。 P328
58、俞文钊教授用“公平差别阈”,的概念来表示合理差距的量值,其定义是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宜的比值。 P342
59、激励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P355
宝钢的重大激励:主体激励,关怀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支持。
60、 海尔的“OEC”模式: P360
是海尔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的综合反映,概括起来,OEC就是全方位地堆每天,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它的核心是“日日清”
61、我国企业组织变革的内容:P416
(1) 机构调整和管理体制的调整
(2)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3)管理的轻轨变型
(4)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5)企业责任—权力体小的完善
62、组织文化的特点: P425
阶段性,民族性。整体性和个性,创新性
63、组织文化理论的地位和作用: P427
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不但标志着这种管理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组织行为为科学理论的重要转变,是组织管理的一大趋势。
意义:1. 标志组织行为的科学研究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
2. 好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研究向组织内部成员的整体研究转化
3. 组织行为科学对个体认识的全面化和深刻化
4. 组织形象的塑造向立体化,整体化发展
5.组织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管理艺术
64、论述中国的组织文化(加以说明) P450
特征:(1)寻求整体模式
(2)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3)封闭型思想向开放型过度
(4)职业道德建设
(5)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