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是著名语言学家 ( )
A. 洪堡特 B. 乔姆斯基
C. 索绪尔 D. 萨丕尔
【参考答案】:C
2. 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应该主要参考 ( )
A. 相互理解程度 B. 语言结构的差异程度
C. 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 D. 是否属于同一个国家
【参考答案】:C
3. [i]是 ( )
A. 前低不圆唇元音
B. 后高不圆唇元音
C. 前高不圆唇元音
D. 后低圆唇元音
【参考答案】:C
4 . 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方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f,s] B. [p,m]
C. [n,l] D. [s,c]
【参考答案】:A
5. 下列关于元音和辅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发辅音声带不振动,发元音声带振动
B. 发辅音开口度较小,发元音开口度大
C. 发辅音口腔气流有阻碍,元音则没有
D. 发辅音口腔肌肉不紧张,元音则紧张
【参考答案】:C
6. 汉语音节wén有 ( )
A. 一个音素 B.两个音素
C.三个音素 D.四个音素
【参考答案】:C
7. 关于“复辅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复辅音是一个音节内两个或几个辅音的组合
B.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彼此之间有过渡音联结
C.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的音质变化是渐变式的
D.复辅音现象是所有语言中都存在的语音现象
【参考答案】:D
8. 下列词组属于谚语的是 ( )
A.背黑锅 B.瑞雪兆丰年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参考答案】:B
9. 下列关于语汇性质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B.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
C.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
D.语汇没有开放性,只有封闭性
【参考答案】:D
10. 英语名词bus(公共汽车)原来的形式是omnibus,这在词的形成方式上属于( )
A. 直接成词 B. 变形成词
C.变性成词 D. 逆序成词
【参考答案】:B
11. 语法规则的“递归性”是指( )
A. 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
B. 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C. 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
D. 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
【参考答案】:B
12. 汉语中不能表示“定指”的语法手段是( )
A. 谓语动词前的光杆名词
B. 前面加上指示代词的名词
C. 介词“把、被”后的名词
D. 前面加上数量词的名词
【参考答案】:D
13. “这里的气候我一点儿也不适应。”是一个 ( )
A.动词谓语句 B.代词谓语句
C.主谓谓语句 D.非主谓句
【参考答案】:C
14. “母亲”和“娘” 二者的不同,主要在于 ( )
A.理性意义 B.感情色彩
C.语体色彩 D.形象色彩
【参考答案】:C
15. 下列词中,和其他三项不属于一个语义场的词是 ( )
A. 鞋子 B. 袜子 C.靴子 D.鸡子
【参考答案】:D
16. 下列句子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 )
A. 老师不许我们回家。
B. 桌子上都是灰。
C. 他学习的空儿几乎没有。
D. 李老师一口气跑了20里。
【参考答案】:C
17. 汉字构件中跟语音和意义都没有联系的是( )
A. 音符 B. 意符 C. 记号 D. 独体字
【参考答案】:C
18. 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文字发展最高级阶段为 ( )
A. 音位文字 B. 表意文字 C. 象形文字 D. 表音文字
【参考答案】:A
19. 社会接触在语言上的表现是( )
A. 洋泾浜语的出现 B. 亲属语的产生 C.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D. 语言的合并
【参考答案】:A
20. 下列词典中,属于语言词典的是( )
A.《永乐大典》 B.《汉语成语小词典》
C.《中国历史词典》 D.《北京地名词典》
【参考答案】:B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 普通话中的“机”的声母是一个( )
A.送气音 B.不送气音 C.浊音
D.塞擦音 E.清音
【参考答案】:B,D,E
22. 汉语用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是 ( )
A. 词形变化 B. 虚词 C. 语序
D. 零形式 E. 内部屈折
【参考答案】:A,B,C
23.不属于已知的自源文字的是 ( )
A. 古埃及的圣书字 B. 阿拉伯文字 C. 甲骨文
D. 玛雅文字 E. 古希腊文字
【参考答案】:B,E
24.抽象思维可叫 ( )
A.发散思维 B.外思维 C.前思维
D.理性思维 E.逻辑思维
【参考答案】:D,E
25.母语知识可能干扰外语教学的表现有 ( )
A. 母语的依赖性 B.母语语境的破坏性
C.母语思维和文化的影响 D.自身习惯的干扰
E.母语和外语中有相同的元音和辅音
【参考答案】:A,B,C
三、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元辅音分析法
【参考答案】:元辅音分析法:元辅音分析法就是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法。音节结构可以分为V,C—V、V—C、C—V—C四种不同的结构类型。例如汉语普通话中i(一)、ti (题)、an (安)、tan(谈)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27.音符
【参考答案】:音符:音符即表音的字符,指文字系统中那些与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文字符号,音符当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例如,古汉字的“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是一个意符,后来用该字记录同音的虚词“其”,在这种情况下,“其”就成了表音的字符。
28.中介语
【参考答案】:中介语: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所学外语的语言系统。中介语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后期发展越慢。中介语是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五、 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3. 下面的词有的是合成词,有的是单纯词,请把其中的复合词找出来,并按构造类型分别写在上面的横线上:
心疼 识破 教材 老虎 兄弟 有限 初六
小看 姥姥 参差 垫子 甜头
(1)联合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偏正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谓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述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支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联合式:兄弟
(2)偏正式;教材、小看
(3)主谓式:心疼
(4)述补式: 识破
(5)支配式:有限
34. 下列句法结构有无歧义?如有,试从语法的角度指出造成歧义的原因。
(1)关于鲁迅的著作
(2)他通知了
【参考答案】:
(1)关于鲁迅的著作
这个句法结构有歧义,它既可以理解为:
关于鲁迅的著作
介宾
也可以理解为;
关于鲁迅的著作
偏正
造成歧义的原因在于组合层次和句法关系 不同。
(2)他通知了
这个句法结构有歧义。“他”既可以是“通知” 的施事者,也可以是“通知”的受事者。造成歧义的原因在于语义角色不同。
六、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35. 试述音位和音素的区别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它们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例如[a]和[a],发前者时,舌位靠前,发后者时,舌位靠后,音质不同。因此,是两个音素。而音位则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即辨义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如果两个音音质不同,但却彼此间不起辨义作用,仍然只能归为一个音 位。像上面所举的[a]和[a],尽管一个是舌面前音,一个是舌面后音,音质不同,是两个音素,但在汉语普通话里,由于二者间不区别意义,所以,二者同属于/a/这个音位。
(2)划分的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中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例如:国际音标表中所标记的音素就是从世界上各种语言里的语音中分析出来的,有二百个;而汉语普通话的音位则只是从汉语这一 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中分析归纳而来的,只有几十个。
36. 试述语言转用的条件和过程。
【参考答案】:语言转用的条件:
(1)语言转用与民族的融合密切相关。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征服者往往强迫被征服民族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改用征服者的语言,但民族融合也可以不依靠强制的手段发生,伴随着这种民族的融合过程,语言的转用也可以自然地发生。
(2)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形成杂居的局面,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可能发生。
(3)在民族融合中,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该语言的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因素。
语言转用的过程:
语言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长时间才能完成.语言 转用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 语言的转用就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