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人教育

地区教育: 兰州| 嘉峪关| 金昌| 白银| 天水| 武威| 张掖| 平凉| 酒泉| 庆阳| 定西| 陇南| 临夏| 更多>>
当前位置:甘肃成人教育网>自考频道>自考大纲 > 正文

甘肃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科目考试大纲

时间:2022-09-15 18:06:42 编辑:储老师

一、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使得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领会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认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掌握反侵略斗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

(三)两对主要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领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4.综合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识记:(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追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修案。

(3)通商口岸。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领会:(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

(2)资本--帝国主义刘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奥论。

3.简单运用:(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

4.综合运用:(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识记:(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为国判的清政府爱国将领。(4)林则徐、魏源与静眼看世界。(5)严复与“救亡”口号。

2.领会: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3.简单运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素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程,认识其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了解洋务新政的兴办,把握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的原因。

3.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领会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田“自救”活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派的形成。洋务新政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识记:(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2)天京事变。

2.领会:(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识记:(1)奕诉与洋务派。(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领会:洋务举办的洋务事业

3.简单运用:洋务运动失败

4.综合运用: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戊戌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识记:(1)康有为、启超与维新派。(2)“百日推新”。(3)“戊戌六君子”。

2领会:(1)推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3.简单运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辛亥革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领会三民主义学说,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内容与结局。

2.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认识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3.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领会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懂得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及其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宜传与组织工作。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三民主义学说。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识记:(1)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2)中国同盟会。

2.领会:(1)清末“新政”及其破产。(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3.简单运用: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4.综合运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识记:(1)保路风潮。(2)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袁世凯与复辟帝制。(5)“二次革命”。

2.领会:(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2)护法运动。

3.简单运用:(1)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2)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4.综合运用: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懂得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了解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把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特点,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4.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国民革命的兴起与高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同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三)反帝反封建革到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革命的兴起。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工农运动的普遍高张。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识记:(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五四运动。

2.领会:(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3.简单运用:(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

4.综合运用:(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的开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识记:(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识记:

2.领会:(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组织形式。(2)国民革命的兴起。

3.简单运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原因

4.综合运用: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认识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2.把握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掌握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以及怎样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认识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挫折,懂得“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掌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4.了解红军的历过程,认识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奇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

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遵义会议。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伟大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识记:(1)东北易帜。(2)官僚资本。

2.领会:中间派及其社会基础

3.简单运用:(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4.综合运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素

1.识记:(1)革命危机时刻加人共产党的代表人物(2)八七会议(3)毛译东与湘边界秋收起义。(4)《星星之火,可以原》(5)兴国土地法。

2.领会:(1)南昌起义的意义。(2)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3)红军“反围剿”作的胜利。(4)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方法。

3.简单运用:(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

4.综合运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识记:(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赣南会议”。(3)福建反“罗明路线”的斗争。(4)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2.领会:(1)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3.简单运用:(1)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2)长征精神。

4.综合运用:(1)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2)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懂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把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了解国民党以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中国其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纲领与方针、政策以及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4.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二)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爱国将士的英勇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败退的原因。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识记:(1)九一八事变。(2)华北事变。(3)七七卢沟桥事变。(4)伪满洲国。

2领会: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3.简单运用:日本在中国占領区的殖民统治

4综合运用: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二)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1.识记:(1)察哈尔抗日同盟军。(2)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

(3)宋庆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领》,保卫中国同盟。(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5)八路军、新四军。(6)邓玉芬、马本斋、陈嘉庚。

2.领会:(1)《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2)瓦窑堡会议。

3.简单运用: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识记:(1)台儿庄战役。(2)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3)豫湘桂战役。

2.领会:(1)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2)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

3.简单运用: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原因。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斗争中流砥柱

1.识记:(1)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敌后抗日根据地。(3)敌后战场涌现的民族英雄和英维群体。(4)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原因。(5)“三三制”政权。(6)精兵简政。(7)教条主义。

2.领会:(1)中国其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3)大生产运动。

3.简单运用:(1)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4.综合运用:(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毛泽东《论持久》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3)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及其意义。(5)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识记: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领会: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3.简单运用: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综合运用:(1)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以及进行自卫战争的必要性。

2.了解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它陷于全国人民包围之中、最终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3.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认识“中间路线”的破灭及其原因,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4.认识人民共和同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以及基本经验。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和国内形势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

“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维护和破坏

政协协议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运动的热。

(三)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学生运动的高涨。

(四)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工人、城镇贫民和农民运动的发展。台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五)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一)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决战前夜的基本态势。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

(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国共北平谈判。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其向全国进军。

(三)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四)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的主要原因。中国革命胜的基本经验。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识记:(1)重庆谈判;(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3)校场口惨案;(4)下关惨案。

2.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3.简单应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

4.综合应用:抗日战争胜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较量。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包围之中

1.识记:(1)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3)《五四指示》(4)《中国土地法大纲》;(5)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图;(6)“五二〇”惨案;(7)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8)民主党派。

2.领会:(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2)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

3.简单运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三)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识记:(1)战略决战。(2)国共北平谈判。(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其向全国进军。

2.领会: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论人民主专政》与中国共产党主张。

4.综合运用:(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2)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特点和性质,把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3.了解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懂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伟大意义。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

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开展土地改革及其他民主改革。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基本好转。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四)为新中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会的建立及其过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提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三节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端: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物质基础。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1.识记:(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改革法》。(2)“三反”运动。(3)“五反”运动。

2.领会:(1)西藏和平解放。(2)没收官僚资本。(3)独立自主外交的初步开展。

3.简单运用:(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2)争取国家时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3)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及其原因。(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综合运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辭了中国历史的新纪。(2)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面临的新考验

(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1.识记:(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领会: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

3.简单运用:(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与性质。(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的实际步骤。

4.综合运用: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三)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识记:(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2)“四马分肥”。

2.领会:(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釆取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2)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3)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工业建设的成就。

3.简单运用:完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4.综合运用:(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局,把握早期探索取得的成果。

2.了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认识其中的经验教训。

3.了解新中国成立后20多年间的建设成就,把握毛泽东等老一代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

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八大路线的制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纠正“左”倾错误的初步努力。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国民经济的调整。“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左”倾错误指导的继续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挫败“四人帮”组阁阴谋。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正视错误的性质及其原因。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二)毛泽东等老一代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毛泽东等老一代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良好开局

1.识记:(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领会:《论十大关系》及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3.简单运用:(1)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

4.综合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识记:(1)“大跃进”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3)庐山会议。(4)“二月逆流”。(5)林彪反革命集团。(6)“四人帮”

2.领会:(1)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2)“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简单运用:(1)1958年秋冬至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左”努力。(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2)“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3)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识记:(1)“两弹一星”。(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2.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

3.简单运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两步走”的战略。

4.综合运用:(1)社会主义建设成就。(2)毛泽东等老一代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甘肃自考报考系统

自考报名入口

说明:甘肃省自学考试实行网上报考方式。

准考证打印入口

提醒:报考需本人操作,不得由他人代报。

热门院校专业

更多院校>>
school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国家双一流、985、211公办本科高校。兰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网络教育、成人教育(业余、函授)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本、专科学历教育,开设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24个本专科学历教育专业;现有在册学生10万余人,已向社会输送本、专科毕业生近20万人。

school

陇东学院

陇东学院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隶属于甘肃省综合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陇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结构的成人学历教育办学体系。办学形式有函授、业余两大类,办学层次有高升专、高升本和专升本三大类;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专业达31个,在籍学生有四千多人。

school

河西学院

河西学院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隶属于甘肃省综合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河西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办于1978年,学历继续教育以成人高等教育为主,有专升本、高起专两种办学层次,现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专业有19个,其中专升本专业有17个,高起专专业有2个。学院在读学员达四千多人,已培养合格毕业生超万名。

school

甘肃医学院

甘肃医学院位于甘肃省平凉市,隶属于甘肃省医药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设有高起专和专升本两个层次,专升本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6个专业,高起专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中药学、针灸推拿6个专业,在籍学生达1万余人次。

school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甘肃省理工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学校成人学历教育有成人高等教育(成考)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自考)两种形式。成人高等教育有函授、业余学习形式,开设了30余个专业,涵盖了理、工、经、管、文、法等学科。学校现有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学生达1万余人。

school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甘肃省理工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形成了以成人函授教育为主,自学考试为辅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现开设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专业达15个,在籍学生达1.4万余人,已向社会输送本、专科毕业生近10万余人。

school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甘肃省农林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目前院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开设招生专业达14个,其中专升本专业10个,高起专专业4个。现在读学生人数超万人,并已向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才达6万余人,对甘肃省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school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甘肃省师范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要负责全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目前,学院在25个专业本专科招收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本科学员,各类在校学生达30000余人。

school

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隶属于甘肃省师范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继续教育学院办学理念为“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重、以服务为先”,依托于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全力开展以函授为主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有函授本科专业18个、函授专科专业2个,招生教学覆盖多个地区。

school

兰州财经大学

兰州财经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隶属于甘肃省财经类普通本科公办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成人高等教育函授(业余)、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专接本”等多种形式并存,专科、专升本层次学历教育和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新格局。现有开设招生专业达13个,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1.2万余人。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