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营养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熟悉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1.营养学的概念
2.医学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基础营养学、社会营养学、妇幼及老年人营养学、临床营养学、食物营养学、营养流行病学等诸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营养学概念
识记:营养学概念
2.医学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识记:基础营养学、社会营养学、临床营养学、营养流行病学
领会:医学营养学研究内容
应用:医学营养学研究方法
第一篇营养素与能量
第一章蛋白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分类、蛋白质食物来源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方法;掌握蛋白质生理功能、蛋白质供给量、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及蛋白质互补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和氨基酸分类:(一)蛋白质的分类;(二)氨基酸分类
第二节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一)构成和修复组织;(二)构成酶和激素;(三)构成抗体;(四)调节渗透压;(五)供给能量
第三节蛋白质的体内代谢:(一)消化和吸收;(二)利用及排泄
第四节蛋白质的膳食参考摄人量:(一)必需氨基酸需要量;(二)膳食蛋白质参考摄人量
第五节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一)营养评价;(二)蛋白质互补作用
第六节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一)身体测量;(二)生化检验;(三)其他
第七节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蛋白质和氨基酸分类
识记:必需氨基酸概念和种类
领会:蛋白质分类的依据和内容
2.生理功能
识记: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
领会:蛋白质调节生理功能的方式
3.体内代谢
领会:氮平衡
4.蛋白质的膳食参考摄人量
识记: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
5.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
识记:蛋白质消化率、利用率、生物价,蛋白质功效比值,氨基酸分,蛋白质互补作用,限制氨基酸的概念
应用: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6.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
识记: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
领会: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的意义
7.蛋白质食物来源
识记:主要食物来源
应用:比较动、植物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特点
第二章脂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脂类营养的评价方法;熟悉脂类的代谢;掌握脂类包括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脂类和脂肪酸的分类:(一)脂类分类;(二)脂肪酸分类
第二节脂类的生理功能:(一)甘油三酯的生理功能;(二)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三)磷脂的生理功能;(四)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脂类的代谢:(一)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的吸收;(二)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
第四节脂类的参考摄入量:脂肪、必需脂肪酸的参考摄人量
第五节脂类的食物来源:脂肪、磷脂、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
第六节脂类营养的评价:(一)膳食脂类营养价值的评价;(二)人体脂类营养状况的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脂类的分类
识记:中性脂肪与类脂、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n-3与n-6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碘价
2.脂类的生理意义
领会:脂肪、磷脂、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3.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识记: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领会:植物固醇的作用
4.膳食脂类的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识记: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
领会:脂类的需要量和参考摄人量、适宜比例
5.脂类营养的评价
识记:血液二十碳三烯酸与二十碳四烯酸的正常比值
领会:血液二十碳三烯酸与二十碳四烯酸比值的意义
应用:膳食脂肪营养价值的评价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各种碳水化合物的特点;熟悉其与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关系;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在膳食中的比例、膳食纤维的种类、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主要生理意义和食物来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一)碳水化合物的概念;(二)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一)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二)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关系
第三节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一)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二)具有特殊生理意义的单糖
第四节膳食纤维:(一)分类;(二)膳食纤维的主要特性和生理意义;(三)膳食纤维与疾病的关系
第五节食物来源和膳食参考摄人量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识记:碳水化合物、常见单糖、双糖的名称和特点、淀粉种类和特点
领会:各种单糖、双糖的特点、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特点
2.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其与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关系
领会: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
3.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意义
领会:糖类的主要生理意义
4.膳食纤维
识记:膳食纤维的概念和主要特性、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种类、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种类
应用:膳食纤维的主要生理意义
5.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
识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
第四章能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能量的参考摄人量、熟悉能量单位、掌握能量来源及产热系数的概念、能量消耗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能量单位:(一)千卡的概念;(二)焦耳、千焦耳、兆焦耳的概念;(三)千卡与千焦耳的关系
第二节能量来源及合理分配:(一)热原质或产能营养素;(二)产能系数的概念;(三)产能营养素在膳食总能量中的合理分配
第三节能量消耗:(一)基础代谢;(二)体力活动;(三)食物热效应
第四节能量消耗测定:(一)直接测热法;(二)间接测热法;(三)生活观察法;(四)能量平衡观察法
第五节膳食参考摄人量与食物来源:(一)膳食参考摄入量;(二)食物来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能量单位
识记:千卡和千焦耳的概念
应用:千卡和千焦耳之间的关系
2.能量来源及产能系数
识记:产能营养素和产能系数的概念
应用:产能营养素在膳食总能量中的合理分配
3.能量消耗
识记:基础代谢及食物热效应的概念
领会:食物热效应的意义、体力活动消耗能量的影响因素
4.膳食能量参考摄人量
识记:轻体力劳动成年人群的膳食能量参考摄入量
领会:劳动强度分级依据
第五章维生素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维生素分类、特点;熟悉机体维生素的营养评价方法;掌握维生素缺乏时机体出现的缺乏症,有些脂溶性维生素过多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维生素缺乏症的防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一)维生素的命名;(二)维生素的分类;(三)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第二节维生素A:(一)理化性质;(二)生理功能;(三)吸收与代谢;(四)缺乏症;(五)营养状况评价;(六)膳食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七)过多症
第三节维生素D:(一)理化性质;(二)生理功能;(三)吸收与代谢;(四)缺乏症;(五)营养状况评价;(六)膳食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七)过多症
第四节维生素E:(一)理化性质;(二)生理功能;(三)吸收与代谢;(四)缺乏症;(五)营养状况评价;(六)膳食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七)过多症
第五节维生素B1:(一)理化性质;(二)生理功能;(三)吸收与代谢;(四)缺乏症;(五)营养状况评价;(六)膳食参考摄人量和食物来源
第六节维生素B2:(一)理化性质;(二)生理功能;(三)吸收与代谢;(四)缺乏症;(五)营养状况评价;(六)膳食参考摄人量和食物来源
第七节烟酸:(一)理化性质;(二)生理功能;(三)吸收与代谢;(四)缺乏症;(五)营养状况评价;(六)膳食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第八节维生素B6:(一)理化性质;(二)生理功能;(三)吸收与代谢;(四)营养状况评价;(五)膳食参考摄人量和食物来源
第九节叶酸:(一)理化性质;(二)生理功能;(三)吸收与代谢;(四)缺乏症;(五)营养状况评价;(六)膳食参考摄人量和食物来源
第十节维生素B12:(一)理化性质;(二)主要生理功能和缺乏症;(三)吸收与代谢;(四)机体营养状况评价;(五)膳食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第十一节维生素C:(一)理化性质;(二)生理功能;(三)吸收与代谢;(四)缺乏症;(五)营养状况评价;(六)膳食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
识记: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生育酚、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PP
领会: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区别、抗氧化维生素的临床意义
应用: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2.各类维生素的理化性质、代谢与主要生理功能
识记:维生素B1的理化性质
领会:维生素B2、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的代谢、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和叶酸的生理功能
应用:维生素A的生理意义、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的代谢与生理功能
3.各类维生素的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缺乏症,脂溶性维生素过多
识记:夜盲症,脚气病,维生素D、维生素B2和叶酸的缺乏症,癞皮病,坏血病,尿负荷试验,维生素A、维生素D过多症
领会:暗适应能力,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氏和维生素B12的营养状况评价
应用:维生素、维生素压、维生素C和烟酸的营养状况评价
4.各类维生素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识记: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烟酸的膳食参考摄入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烟酸的主要食物来源
领会:视黄醇当量、烟酸当量
5.维生素缺乏症的防治
应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烟酸缺乏症的防治
第六章矿物质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矿物质的需要量与参考摄入量;熟悉人体矿物质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及矿物质缺乏或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矿物质的主要生理作用、影响生物利用率的因素和食物来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一)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二)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钙:(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缺乏症;(四)参考摄入量;(五)食物来源
第三节磷:(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第四节镁:(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缺乏症;(四)参考摄入量;(五)食物来源
第五节钠:(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参考摄入量;(四)食物来源
第六节钾:(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参考摄人量;(四)食物来源
第七节氯:(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食物来源
第八节锌:(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缺乏症;(四)需要量与参考摄入量;(五)食物来源
第九节铁:(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影响铁吸1;(三)缺乏症;(四)营养状况评价;(五)需要量与参考摄人量;(六)食物来源
第十节砸:(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缺乏与过多;(四)参考摄入量;(五)食物来源
第十一节碘:(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缺乏与过多;(四)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第十二节铜:(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缺乏症;(四)参考摄入量;(五)食物来源
第十三节氟:(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缺乏与过多;(四)参考摄人量和食物来源
第十四节铬:(一)生理功能;(二)吸收与代谢;(三)参考摄人量;(四)食物来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识记:矿物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必需微量元素的种类
2.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领会:矿物质的生理作用,钙、锌、铁、硒、碘、铜、铬、氟的生理功能
3.矿物质的吸收与代谢
识记:钙在人体内的分布、功能铁和贮存铁的概念、混溶钙池的概念
应用:影响膳食中铁、钙、锌吸收的因素
4.矿物质的缺乏症和过多症
识记:钙、铁、鋅、硒、碘、氟的缺乏症,砸、碘、氟的过多症
5.矿物质营养状况的评价
应用:人体铁营养状况的评价
6.矿物质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识记:钙、锌、铁、砸、碘的参考摄入量,钙、锌、铁、砸、碘、氟的食物来源
第二篇特殊生理条件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第七章孕妇与乳母的营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孕期妇女的营养生理特点;熟悉孕妇和乳母合理膳食的原则与实施,孕妇和乳母的营养与母婴健康的关系;掌握孕妇和乳母能量及各种营养素需要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孕期营养生理特点
(一)激素与代谢
(二)消化系统、肾功能、血容量与血液成分的改变
(三)孕妇体重的增长
第二节孕妇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
(二)蛋白质
(三)脂类
(四)韩、铁、锌、碘
(五)维生素
第三节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
孕妇营养缺乏症、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先天畸形、低体重儿、巨大儿等
第四节孕妇的合理膳食
(一)孕早期膳食
(二)孕中期膳食
(三)孕晚期膳食
第五节乳母营养和合理膳食
(一)能量和营养素与母乳中营养成分及泌乳量的关系
(二)乳母的合理膳食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孕期营养生理特点
识记:孕期正常的体重增长
领会:孕期营养生理特点
2.孕妇的营养需要
应用:孕妇的营养需要
3.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
识记:孕妇的常见营养缺乏症
领会: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的影响
4.孕妇的合理膳食
应用:孕妇的合理膳食
5.乳母营养和合理膳食
识记:乳母膳食中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在乳汁中的有效转换率
领会:乳母营养对泌乳量的影响,乳母营养状况对乳汁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乳母膳食中钙、铁、碘与婴儿营养的关系
第八章婴幼儿营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熟悉营养与婴幼儿健康的关系;掌握婴幼儿能量及各种营养素需要的特点,母乳喂养及适时添加适宜的辅助食品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
第二节婴幼儿的营养需要:(一)能量;(二)蛋白质;(三)脂肪;(四)其他营养素
第三节母乳喂养:(一)母乳喂养的优点;(二)母乳喂养的方法
第四节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一)人工喂养的原则与方法;(二)混合喂养的原则与方法
第五节断乳过渡期喂养:(一)辅助食品的种类;(二)辅助食品添加的时间、顺序和方法
第六节幼儿膳食
第七节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症:(一)佝偻病;(二)缺铁性贫血;(三)其他营养缺乏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
领会: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
2.婴幼儿营养需要的特点
领会:婴幼儿营养需要的特点
3.母乳喂养的意义
应用:提倡母乳喂养的理由
4.辅助食品
识记:辅助食品添加的时间及其理由、断奶的含义
领会:辅助食品的种类和添加顺序
应用:幼儿膳食调配原则
5.常见营养缺乏症及防治原则
应用: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症的防治原则
第九章儿童、青少年营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熟悉儿童、青少年的主要营养问题;掌握儿童、青少年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第二节儿童的营养与膳食:(一)儿童的营养需要;(二)儿童的合理膳食
第三节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一)青少年的营养需要;(二)青少年的合理膳食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领会: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2.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领会:儿童的营养需要
应用:儿童的合理膳食
3.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
领会:青春期的营养需要
应用:青少年的合理膳食
第十章老年营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老年人生理代谢的变化;熟悉营养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掌握老年人的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老年人生理特点:(一)基础代谢的改变;(二)器官功能的衰退
第二节老年人的营养需要:(一)能量和体重;(二)适合老年人代谢特点的营养素需要;(三)营养因素对机体衰老的影响
第三节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点
1.老年人生理代谢特点
领会: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
2.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识记:老年人基础代谢的变化及能量参考摄人量、老年人的理想体重与骨质疏松有关的营养因素
领会:与老年性贫血有关的营养因素、与衰老有关的营养因素
3.老年人合理膳食
应用: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原则
第三篇食物的营养
第十一章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的种类;熟悉其主要营养成分;掌握植物
性食物营养素的质量特点和合理利用与选择。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谷类:(一)谷类籽粒结构和营养素分布;(二)谷类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三)谷类的合理利用
第二节豆类及其制品:(一)豆类及其制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二)豆类及其制品的合理利用
第三节蔬菜类:(一)蔬菜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二)蔬菜的合理利用
第四节水果类:(一)水果的主要营养成分;(二)水果的合理利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谷类的营养价值及合理利用
识记:谷类种类、主要营养成分
领会:谷粒营养素分布规律,谷类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特点
2.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及合理利用
识记:豆类的种类和主要营养成分
领会:豆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组成特点
应用:豆类的合理利用
3.蔬菜种类及营养素含量特点
识记:蔬菜种类及营养素含量特点
应用:蔬菜的合理选择
4.水果种类及营养素含量特点
识记:水果种类及营养素含量特点
应用:水果的合理选择
第十二章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动物性食物的种类;熟悉其主要营养成分;掌握营养素质量特点和合理利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畜禽肉:(一)畜禽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二)合理利用
第二节蛋类及蛋制品:(一)蛋的结构;(二)蛋类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三)合理利用
第三节水产类:(一)鱼类主要营养成分、组成特点、合理利用;(二)软体动物类
第四节乳类及其制品:(一)乳类及其制品的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二)乳类及其制品的合理利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畜禽肉的营养价值及合理利用
识记:畜禽肉的主要营养成分
领会:畜禽肉蛋白质和脂肪组成特点
应用:畜禽肉种类及合理利用
2.禽蛋的营养价值及合理利用
识记:禽蛋的主要营养成分
领会:禽蛋蛋白质组成特点
应用:禽蛋的合理利用
3.水产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合理利用
识记:水产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领会:水产类蛋白质和脂肪组成特点
应用:水产类合理利用
4.乳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及合理利用
识记:乳类及其制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
领会:乳类及其制品的蛋白质和脂肪的组成特点
应用:乳类及其制品的保存
第四篇社会营养
第十三章合理营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当今世界的膳食结构类型,熟悉我国膳食营养参考摄人量制定依
据,合理营养的概念及我国合理膳食结构要求,掌握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和膳食指南。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合理营养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一)合理营养;(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
第二节膳食结构:(一)概念;(二)当今世界的膳食结构类型
第三节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一)中国居民传统膳食结构特点;(二)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现状;(三)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概念;(二)我国膳食指南;(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合理营养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
识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合理营养的概念
领会: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内容
2.膳食结构
识记:膳食结构概念;膳食结构的意义
领会:四种膳食结构类型的优缺点
3.中国居民膳食结构
识记:中国居民传统膳食结构的特点
领会: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识记:膳食指南概念;我国膳食指南内容
领会:平衡膳食宝塔
第十四章营养健康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熟悉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一)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的意义
识记: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的意义
2.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领会: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的内容
应用: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的方法
第十五章人体营养状况评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内容,常用营养生化指标和营养状况体格检查;
掌握膳食调查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二)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
第二节膳食调查:(一)膳食调查的意义;(二)膳食调查的方法;(三)膳食调查结果的评价
第三节营养生化指标检测:(一)营养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二)营养生化指标检测的内容;(三)营养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评价
第四节营养状况的体格检查:(一)营养状况体格检查的意义;(二)人体测量指标及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识记: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内容;营养调査;膳食调查;营养水平鉴定
领会: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目的
应用: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结果评价
2.膳食调査的意义和方法
识记:称重法;査账法;回顾询问法;化学分析法
应用:膳食调查方法的运用
3.常用营养生化指标检测意义及结果评价
识记:营养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
应用:常用营养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评价
4.营养状况体格检査的意义及评价
识记:营养状况体格检查的意义
领会:常用人体测量指标
应用:常用人体测量指标:体重、皮褶厚度、身高-体重
第十六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原因;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
临床表现;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防治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分类及病因:(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分类;(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病因素
第二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一)消瘦型和浮肿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二)生化指标的改变;(三)人体测量指标的改变
第三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和预防:(一)重度病人的治疗;(二)轻度病人的治疗;(三)预防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分类及病因
识记:浮肿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概念、消瘦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概念
领会: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主要发病因素
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识记:成人慢性能量缺乏的分类标准
领会: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生化改变
3.蛋白质_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和预防
领会:重度病人的治疗方法,中、轻度病人的治疗方法
应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预防措施
第十七章心脑血管疾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冠心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熟悉冠心病及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安排;掌握营养因素对冠心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一)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二)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三)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第二节冠心病:(一)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二)营养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三)冠心病的营养防治
第三节脑卒中:(一)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二)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原发性高血压
识记:成人高血压高发年龄及患病率、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领会:钠与血压的关系、钾与血压的关系、其他元素对血压的影响、饮酒对血压的影响
应用:高血压病人的合理膳食
2.冠心病
识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碳水化合物对血脂的影响、膳食纤维对血脂的影响、茶叶对血脂的影响、饮酒对冠心病的影响
领会:维生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微量元素对冠心病的影响、防治高脂血症的营养要求
应用:膳食脂类对血脂的影响、冠心病人的合理膳食
3.脑卒中
应用: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第十八章糖尿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异常代谢、临床主要表现;熟悉临床分型;掌握营养治疗的目标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一)流行病学;(二)临床主要分型
第二节糖尿病病人的代谢变化:(一)糖代谢;(二)脂肪代谢;(三)蛋白质代谢;(四)维生素和矿物质代谢
第三节营养治疗:(一)营养治疗的原则;(二)营养治疗方法;(三)特殊情况下的饮食治疗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概述
识记:糖尿病概念、分型
2.糖尿病人的代谢变化
领会: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变化特点
3.糖尿病的营养治疗
识记:营养治疗的原则
应用:营养治疗的方法
第十九章骨质疏松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掌握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治疗和预防。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病因:(一)相关的营养因素;(二)相关的其他因素
第二节临床表现:(一)主要临床症状;(二)实验室检査
第三节营养治疗:(一)营养素制剂治疗;(二)饮食治疗
第四节预防:(一)合理膳食;(二)适时适量补韩;(三)体育锻炼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病因
识记:骨质疏松症的概念
领会:引起骨质疏松症的营养因素和其他原因
2.营养治疗
识记:主要营养制剂
应用:饮食营养治疗方法
3.预防
识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措施
应用:钙剂的选择和应用、体育锻炼的目的和作用
第二十章慢性肝脏疾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常见慢性肝脏疾病的代谢;熟悉其营养治疗的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乙型肝炎:(一)乙型肝炎营养治疗的目的;(二)乙型肝炎营养治疗的具体要求
第二节脂肪肝:(一)脂肪肝形成的因素;(二)脂肪肝的营养治疗
第三节肝硬化:(一)肝硬化的代谢障碍;(二)肝硬化的营养治疗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乙型肝炎
领会:乙型肝炎的营养治疗要求
2.脂肪肝
领会:促进脂肪肝形成的因素
应用:脂肪肝的营养治疗
3.肝硬化
识记:肝硬化的代谢紊乱
应用:肝硬化的营养治疗
第二十一章肾脏疾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肾脏疾病的营养特点,掌握肾脏病人的营养需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营养特点;(二)病人的营养需要和配膳方案
第二节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营养特点;(二)病人的营养需要和配膳方案
第三节肾病综合征:(一)营养特点;(二)病人的营养需要和配膳方案
第四节急性肾衰竭:(一)营养特点;(二)病人的营养需要和配膳方案
第五节慢性肾衰竭:(一)营养特点;(二)病人的营养需要和配膳方案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肾脏疾病的营养特点及肾脏疾病对机体营养素的影响
识记:肾脏疾病的营养要求
领会:肾脏疾病对机体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2.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和慢性肾衰病人膳食原则
应用:几种肾脏疾病的合理膳食
第二十二章手术与灼伤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营养在手术与灼伤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手术与灼伤病人的异常代谢、营养素需要量;掌握手术与灼伤的营养治疗原则、治疗途径和治疗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营养在手术与灼伤治疗中的作用
第二节手术与灼伤病人的代谢变化:(一)手术后代谢变化;(二)灼伤后代谢变化
第三节手术与灼伤病人营养素需要量:(一)手术病人营养素需要量;(二)灼伤病人营养素需要量
第四节营养治疗:(一)营养治疗的原则;(二)营养治疗途径;(三)营养治疗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手术与灼伤病人营养素需要量
领会:手术与灼伤病人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需要量
2.手术与灼伤的营养治疗
识记:手术与灼伤病人营养治疗的原则、营养治疗途径的种类及选择原则
应用:手术与灼伤营养治疗方法
第二十三章肿瘤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膳食与肿瘤的关系、熟悉常见恶性肿瘤的膳食防治措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膳食与肿瘤的关系:(一)营养素与肿瘤的关系;(二)其他膳食因素与肿瘤的关系
第二节常见恶性肿瘤的膳食预防措施:(一)癌症病人的异常营养代谢;(二)膳食防治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营养素与肿瘤的关系
领会:膳食营养因素与肿瘤的关系
识记:食物中的致癌物
2.食物中的致癌物
领会:癌症病人的异常营养代谢
应用:膳食防治措施
3.常见恶性肿瘤的膳食防治措施
应用:预防肿瘤的措施
第二十四章胃肠内及胃肠外营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胃肠内和胃肠外营养的概念、作用、适应证与并发症;掌握胃肠内
和胃肠外营养剂的种类和组成、胃肠内及胃肠外营养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胃肠内营养:(一)概念和作用;(二)适应症种类;(三)胃肠内用营养剂;(四)胃肠内营养方法;(五)胃肠内营养并发症
第二节胃肠外营养:(一)概述;(二)胃肠外营养适应证;(三)胃肠外用营养剂;(四)胃肠外营养方法;(五)胃肠外营养并发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胃肠内营养
识记:胃肠内营养的概念、要素膳、胃肠内营养的适应证;胃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领会:胃肠内营养剂的种类和组成、胃肠内营养的作用
应用:胃肠内营养的方法和选择原则
2.胃肠外营养
识记:胃肠外营养的概念、胃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领会:胃肠外营养剂的种类和组成、胃肠外营养的作用
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方法和选择原则
第二十五章营养素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药物对食欲的影响;熟悉膳食中营养素和其他食物成分对药物吸收和代谢的影响、药物对营养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营养素和其他食物成分对药物的影响:(一)营养素和其他食物成分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二)营养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三)饮酒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第二节药物对营养的影响:(一)药物对食欲的影响;(二)药物对营养素吸收的影响;(三)药物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四)药物对某些特殊食物成分代谢的影响;(五)药物对营养素排泄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营养素和其他食物成分对药物的影响
识记:营养素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
领会:饮食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营养因素对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饮酒对药物代谢的作用
2.药物对营养的影响
识记:酪胺反应、戒酒硫反应
领会:药物对食欲的影响及其意义、药物影响营养素吸收的方式、药物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第二十六章医院营养管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医院营养部门的任务、职责和医院营养部门的管理,熟悉膳食种类及其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医院营养部门的任务、职责
第二节医院膳食种类:(一)基本膳食;(二)治疗膳食;(三)配方膳食;(四)试验膳食
第三节食谱编制:(一)制定食谱的原则;(二)制定食谱的步骤
第四节医院营养部门的物资与卫生管理:(一)物资管理;(二)卫生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营养部门的任务和职责
领会:营养部门的任务、职责
2.医院膳食种类
识记:基本膳食种类、治疗膳食的概念、配方膳食的概念、试验膳食的概念
领会:基本膳食的对象、治疗膳食种类及对象、诊断膳食种类及对象、配方膳食种类及对象
3.食谱编制
识记:食谱配制的原则
应用:普通病人的食谱编制
4.医院营养部门的管理
领会:医院营养部门的物资管理和卫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