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66
点击查看:【真题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D 3.C 4.C 5.A
6.C 7.A 8.A 9.A 10.B
11.B 12.A 13.C 14.C 15.B
16.D 17.A 18.C 19.D 20.A
21.B 22.A 23.B 24.D 25.B
26.A 27.D 28.D 29.C 30.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游戏 32.5—6 13—14 33.人格类型 人格特质
34.自动化 35.认知 自我提高 36.项目难度分析 项目区分度分析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7.【参考答案】
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38.【参考答案】
凡施加影响有助于有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39.【参考答案】
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
40.【参考答案】
指个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感知和体验后而产生的类似于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替代性情感反应。
41.【参考答案】
指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参考答案】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伦理性原则。
43.【参考答案】
(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
44.【参考答案】
①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②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③表征: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达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45.【参考答案】
期望效应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与期望。
(2)不同态度与期望导致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3)学生对教师不同的态度、方法产生不同的态度、反应。
(4)学生的反应加强、印征了教师的期望。
(5)学生的学习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提高或降低,证实期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10分,第2题15分,共25分)
46.【参考答案】渐进分化是在教学中首先讲授学科最一般和最概括的概念和命题,然后根据细节和特性渐进辨认,其结果是导致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和命题从上到下按层次不断分化。实例说明
综合贯通指在认知结构中已经确定了的知识,可以相互关联,产生新的组织,从而出现新的意义。实例说明
47.【参考答案】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成熟、②练习和习得经验、③社会经验、④平衡
(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3)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4)心理结构的特性,从本质上讲是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的质的变化(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