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写作(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0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__________角度,一是新的认识角度。
2.感情体验必须以__________为基础。
3.各类文章线索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议论性文章以__________为线索。
4.场面描写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之间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上。
5.语感是指对__________的敏锐的感觉。
6.文章起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气呵成和__________。
7.“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述方法叫__________。
8.记叙文体以文章的社会功能来看,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偏重于有实用价值的记叙文体,一是偏重于有__________的记叙文体。
9.主题通讯又称__________,即围绕一个主题,集纳一组新闻材料进行报道的通讯。
10.短论有四个明显特点:针对性、__________、群众性、论辩性。
11.解说词具有扩引性的特点,它既有知识的扩引,又有__________的扩引。
12.公文的秘密等级可分为绝密、__________、秘密三个级别。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2分)
1.冰心的《小品二章》这个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是( )。
A.用形象手法暗示主题 B.说明主题的表达方式和体裁
C.直接点明主题 D.标明主题的线索
2.下列哪组材料是根据形态和表述方式来划分的( )。
A.事实性材料和概念性材料 B.个别材料和综合性材料
C.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 D.原始材料和转手材料
3.“近照应”是指( )。
A.行文中前后照应 B.开头与结尾照应
C.正文与标题照应 D.解题照应
4.描写人物生活环境中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属于( )。
A.自然环境描写 B.社会环境描写
C.人物描写 D.场面描写
5.( )是议论的基础。
A.叙述 B.描写 C.抒情 D.说明
6.用“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来证明反动派不打不倒的抽象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喻证法 D.因果法
7.“即事生情,缘情见理,以‘点睛之笔’突出主题”说的是通讯的什么特点?( )
A.新闻性 B.评论性 C.文学性 D.明晰性
8.议论文体中的轻型武器,指的是( )。
A.读后感 B.短论 C.学术论文 D.文艺评论
9.用说理的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议论、评述的短篇文章是( )。
A.读后感 B.短论 C.文艺评论 D.学术论文
10.书信特定语中属于启事语的有( )。
A.膝前 B.尊前 C.敬陈者 D.膝下
11.下列属于公文文尾部分的是( )。
A.主题词 B.附件 C.印章 D.成文时间
12.下列属于合约类文书的是( )。
A.经济合同 B.公约 C.章程 D.条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抽样调查
2.场面描写
3.综合消息
4.报告
5.经济合同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叙述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2.简述文艺评论实际写作过程中的几个具体环节。
五、阅读(6分)
海还在灿烂的光辉中闪耀,浪涛威严地冲击着海岸。
在浪涛的狮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的歌声,山岩被浪涛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的歌声震撼得战栗了:
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
(1)这里的景物描写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2)“高傲的鸟”指的是什么?
(3)“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4)这景物描写中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作文(40分)
以《“知易行难”》或《“知难行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可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