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许慎为会意字下的定义是 【 】
A. 視而可識,察而見意 B. 比類合誼,以見指揭
C. 以事為名,取譬相成 D. 建類一首,同意相受
2. 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 【 】
A. 又 及 莫 星 B. 人 亦 逐 錦
C. 女 下 甘 孟 D. 馬 刃 雷 衷
3. 下列各组字,形体结构同属于左形右声的一组是 【 】
A. 欽 理 佞 放 B. 徒 蝕 穎 期
C. 材 河 錢 賜 D. 賴 腾 修 救
4. 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关系的一组是 【 】
A. 母一毋 B. 何 — 荷 C. 原一源 D. 弃一棄
5.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属于通假关系的一句是 【 】
A.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悦)乎?
B. 寡助之至,親戚畔(叛)之。
C. 灌水暴益(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
D. 反席未安而没(殁)。
6. 在“於是乘其車,揭其剣,過其友曰:孟营君客我”文句中,“過”的意义是【 】
A. 路过 B. 过问
C. 拜访 D. 责备
7. “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句中的“親戚”到后世的词义变化是 【 】
A. 词义范围扩大B. 词义范围缩小
C. 感情色彩发生变化D. 词义轻重程度发生变化
8.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与今义不同的一句是 【 】
A. 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缯衣。
B. 爱人若爱其身,猶有不孝者乎?
C. 是鳥也,海運則将徙於南冥。
D. 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9.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 】
A.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白:禀告)
B. 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去:前往)
C. 赦之,以勸事君者。(勸:劝说)
D. 夫樊将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購:购买)
10.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 】
A. 涇流之大,兩诶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B. 臧統斬鹿門之開以出。
C. 吾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D. 竹之始生, 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
11.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同义连用的是 【 】
A. 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也。
B. 夫寒之於衣,不待輕媛;凯之於食,不待甘旨。
C.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D.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
12. 下列句中,“是”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C.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D. 此必是豫讓也。
13. 下列各组双音结构,均为联绵词的一组是 【
A. 貧乏 仿佛 B. 夭闊 倉庚
C. 匍匐 茅茨 D. 行伍 繽紛
14. 下列句中,用判断句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比喻关系的一句是 【 】
A.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B. 夫戰,勇氣也。
C.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15. 下列句子,含有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
A. 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衆,無所用之。
B.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C.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輿不義之亂也。
D. 微斯人,吾誰舆歸?
16. 下列句子,动词带双宾语的一句是 【 】
A.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B . 顔淵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爾志?”
C. 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
D. 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舆衆異。
17. 下列句子,属于用介词“為”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是 【 】
A. 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於河,為魚鱉所食。
B.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C. 豈不榖是為?先君之好是繼。
D.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
18. 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处所的一句是 【 】
A. 善者入門而左,不善者入門而右。
B.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
C. 方欲行,轉視積薪後, 一狼洞其中。
D . 剣斬虞常已。
19.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以”属于连词的一句是 【 】
A. 吾必有以重報母。 B.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C.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D. 詩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0. 古书中,用常见的读音读某字、并用常用的意思理解该字的注音术语是 【 】
A. 讀若 B. 讀為
C. 讀如 D. 如字
二、 古文背诵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將下列文句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1.子曰:“(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22. 不違農時,榖不可勝食也。( ),魚鱉不可勝食也。
23.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 );既來之,則安之。
24.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25.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兒命》曰: “學學半。”
26. 榖輿魚鱉不可勝食,(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三、 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5分)
27. 人情一 日不再食則饥,終葳不製衣則寒。 再:
28. 夫山居谷汲者,腰臘而相遗以水。 遗:
29. 故饑葳之春,幼弟不讓。 饑:
30. 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属兵,效勝於戰場。 效: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5分)
32. 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 而:
33.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乎:
34. 吾輿徐公孰美? 輿:
35.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莫:
36. 冉有問: “聞斯行諸?”子曰: “聞斯行之。” 諸: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7. 以下各组为分化字(古今字)的关系,请归纳分化字(今字)所记录源字(古字)的意义类型,并将例子归到各类型之下。(7分)
其一箕 赴 一 計 昏 一 婚 辟一避
解一懈 益 — 溢 辟一 闘 州一洲
38.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分析这些词古今词义变化的情况。(7分)
(1)然謀臣輿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2)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3)子為父死亡所恨。
(4)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5)以爾車来,以我賄遷。
(6)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7)属王虐,國人謗王。
39. 根据以下例句,分析“之”的词性及其语法作用(或意义)。(6分)
(1)之二蟲又何知?
(2)虎兕出於押,龜玉毁於積中,是誰之過輿?
(3)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
(4)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5)齊侯陳諸侯之師,輿屈完乘而觀之。
(6)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輿求之問。
五、 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把下段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来見項王,至鴻門,謝曰: “臣輿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 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将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輿臣有 卻——”項王曰: “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 公舆飲。項王、項伯東嚮坐,亞父南嚮坐。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嚮坐,張良西嚮侍。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 “君 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 請以劍舞,因撃沛公於坐,殺之。 不者,若屬皆且 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 “君王輿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剣舞。”項王曰: “諾。”項莊拔剣起舞,項伯亦拔剣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撃。
40.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41. 沛公北嚮坐,張良西嚮侍
42. 范增數目项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43. 請以剣舞,因撃沛公於坐
44.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45. 常以身翼蔽沛公
六、古文标点题(12分)
46. 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
趙 襄 子 飲 酒 五 日 五 夜 不 廢 謂 侍 者 曰 我 誠 邦 士 也 夫 飲 酒 五 日 五 夜 矣 而 殊 不 病 優 莫 曰 君 勉 之 不 及 紂 二 日 耳 紂 七 日 七 夜 今 君 五 日 襄 子 懼 謂 優 莫 曰 然 則 吾 亡 乎 優 莫 曰 不 亡 襄 子 曰 不 及 紂 二 日 耳 不 亡 何 待 優 莫 曰 桀 紂 之 亡 也 遇 湯 武 今 天 下 盡 桀 也而 君 紂 也 桀 紂 並 世 焉 能 相 亡 然 亦 殆 矣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間而献,其僕曰: “君何為献?”曰: “此非段干木之間乎?段 干木蓋賢者也,吾安敢不獻?且吾聞段干木未营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高之?段干木 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地不如德,財不如義。寡人當事之 者也。”遂致禄百萬,而時往問之。國人皆喜,相輿誦之曰: “吾君好正,段幹木之敬; 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無幾何,秦興兵欲攻魏,司馬唐且諫秦君曰: “段干木, 賢者也,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為然,乃案兵而輟,不攻 魏。文侯可謂善用兵矣。夫君子善用兵也,不見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謂也。野人之 用兵,鼓聲則似雷,號呼則動地,塵氣充天,流矢如雨,扶傷舉死,履腸涉血,無罪之民,其死者已量於澤矣,而國之存亡,主之死生,猶未可知也。其離仁義亦遠矣。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6分)
47. 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間而献 獻:
48. 段干木未嘗肯以己易寡人也 易:
49. 吾安敢高之 高之:
50. 寡人當事之者也 事之:
51. 遂致禄百萬 致:
52. 乃案兵而較 輟:
(二)53 . 国人见到魏文侯对段干木的态度,“相輿誦之”;秦欲攻魏,司马唐且劝谏秦 君。请将以下这两部分内容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译文:
(2)段干木,賢者也,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
译文:
(三)54. 短文后面的议论部分对比了“君子”和“野人”用兵的特点。请分别将这两 部分内容的句子抄录于下,并用现代汉语加以概述。(8分)
(1)君子用兵的特点
原文:
概述:
(2)野人用兵的特点
原文: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