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 【 】
A. 口 甘 莫 菽B. 犬 下 益 伐
C. 又 及 取 行D. 目 耳 嵩 嶺
2. 下列各组形声字,形符居于一角的一组是 【 】
A. 條 族 務 從B. 裁 穎 雖 勝
C. 旌 徒 戚 賴D. 旗 疆 哉 恐
3.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的一句是 【 】
A. 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B. 姜氏欲之,焉辟害?
C. 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
D.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4. 下列各组字,属于变换构字成分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 】
A. 張——脹 B. 雕——膨
C. 猿 — - 援 D. 雜 — - 裸
5.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 】
A. 廣暫騰而上胡兒馬。B. 子為父死亡所恨。
C. 下流之人,眾毁所歸。D.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6.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感情色彩属于贬义的一句是 【 】
A. 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煉而周内之。
B. 長安中謠言曰:“見乞兒,舆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C. 然謀臣輿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D. 帝乃除超為蘭臺令史。
7.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
A. 上下相反,好惡乖迕。
B.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歉。
C.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D. 廷説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8.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一句是【
A. 後世聖人易之以宫室。
B. 天下雲集而響應,赢糧而景從。
C. 田地肥廣,草木饒衍。
D. 作結繩而為罔罟。
9.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 民扶老揣幼,迎君道中。
B. 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繫桑本焉,以徇齊壘。
C. 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
D.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10.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A.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常常)
B.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或者)
C. 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选拔)
D. 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振奋)
11. 下列句中,介词“為”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 以轄折車敗,為燕所虜。
B. 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
C. 單為臨淄市掾,不見知。
D. 若秦百萬之眾盡至,誠難輿為敵。
12. 下列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 如僕尚何言哉!
B. 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輿蝼蛾何以異?
C. 欲於何所王之?
D. 姜氏何厭之有?
13. 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 】
A. 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B. 是社稷之臣也。
C. 沛公之參乘樊喻者也。 D. 穎考叔為颍谷封人。
14. 下列句中,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 】
A. 今欲業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B. 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5. 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的一句是 【 】
A. 曹公,豺虎也。 B. 侣魚緞而友麋鹿。
C. 其後秦稍蠶食魏。 D. 星隊木鳴,國人皆恐。
16. 下列句中,“然”为指示代词,有总结上文作用的一句是 【 】
A. 緩曰:“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
B. 将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C.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D. 木堃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17. 下列句中,“見”为指代性副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 句是 【 】
A. 厚者為戮,薄者見疑。
B. 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C. 羌胡被髪左衽,而輿漢人雜處, ……數為小吏黠人所見侵奪。
D. 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
18. 下列句中,代词“是”复指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 】
A. 子是之學,亦為不善變矣。
B. 君子是則是效。
C.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
D.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19. 五言律诗的首句格式是仄起平收式,那么这首诗颈联对句的格式应该是 【 】
A. 仄起仄收 B. 仄起平收
C. 平起仄收 D. 平起平收
20. 《經傳釋詞》的作者是 【 】
A. 王引之 B. 楊樹達
C. 張相 D. 張玉書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简化字的是 】
A.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B. 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C. 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兹。
D. 汝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
E. 天之道,損有余而奉不足。
22.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属古今字关系的是 【 】
A. 布帛長短同,則賈(價)相若。
B. 臧宣叔逆管師,且道(導)之。
C. 江漠以濯之,秋陽以暴(曝)之。
D. 制,嚴邑也,虢叔死焉。佗(他)邑唯命。
E. 莊公寤(牾)生,驚姜氏。
23.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音词的是 【 】
A.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盗之出入輿非常也。
B. 因為誣上,卒從吏議。
C.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輿!
D.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E. 嫂她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24. 下列句中,“而”为连词,用于主谓之间,表示谓语的情况不应或不易出现的是【 】
A. 子路率爾而對曰。
B. 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雠,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C. 匹夫而為百世師, 一言而為天下法。
D.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E. 子産而死,誰其嗣之?
25. 下列句中,“之”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是
A. 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
B. 得地則生,失地則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C.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D.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E. 何許子之不憚煩?
三、 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26. 為此春酒,以介眉毒。 介:
27. 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縣官:
28. 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蹈藉:
29.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渚:
30. 即墨即降,願無虜掠吾族家妻妾。 願: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31. 受時輿治世同,而殃禍舆治世異。 輿:
32. 以吾一 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乎:
33.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斯:
34. 包胥曰:“善則善矣,未可以戰也。” 則:
35.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莫: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36. 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关系还是通假关系,并说明辨别异体 关系和通假关系的理由。(6分)
(1)不臨深豁(溪),不知地之厚也。
(2)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3)德之不修(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4)癸酉,師陳於竄(鞍)。
37. 分析以下三字的句例,指出在哪句中用的是本义,并结合字形说明理由。(6分)
(1)網: A. 若網在網,有條而不紊。 B. 近習用事,漸亂國網。
(2)陰: A.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B. 故泰山之陽則鲁,其陰則齊。
(3)引: A. 舉引弓之民, 一國共攻而圍之。 B.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38. 解释下列各句中“甚”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作用),并据此分析归纳“甚”的语江 功能古今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
(1)涉於魚歯之下,甚雨及之,楚師多凍。(左傳) 甚:
(2)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戰國策) 甚:
(3)漁人甚異之。(管 ·桃花源記) 甚:
(4)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宋 · 留侯論) 甚:
39. 将下列文句空缺的上句或下句补充完整。(3分)
(1)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颛臾。”孔子曰: “求!( )?”
(2)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颛臾,( )。
(3)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 )?
(4)君子之仕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5)九月築場圃,( )。
(6)鄰國相望,(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把下段文章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初,武輿李陵俱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 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輿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説足下,虚心欲相待。 終不 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械陽宫, 扶辇下除,觸 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 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計,勿復有云!"
40.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41. 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42. 扶辇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
43.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44. 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計,勿復有云!
六、古文标点题(10分)
45. 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公 明 宣 學 於 曾 子 三 年 不 讀 書 曾 子 曰 宣 而 居 参 之 門 三 年 不 學 何 也 公 明 宣 曰 安 敢 不 學 宣 見 夫 子 居 官 庭 親 在 叱 叱 之 聲 未 嘗 至 於 犬 馬 宣 説 之 學 而 未 能 宣 見 夫 子 之 應 實 客 恭 儉 而 不 懈 惰 宣 説 之 學 而 未 能 宣 見 夫 子 之 居 朝 廷 嚴 臨 下 而 不 毁 傷 宣 説 之 學 而 未 能 宣 説 此 三 者 學 而 未 能 宣 安 敢 不 學 而 居夫 子 之 門 乎 曾 参 避 席 而 謝 之 曰 参 不 及 宣 其 學 而 已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0小题,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楊王孫病且死,令其子曰:“吾死欲倮葬,以反吾真, 必無易吾意。”祁侯聞之,往諫 曰:“竊聞王孫令葬,必倮而入地。必若所聞,愚以為不可。令死人無知則已矣,若死有 知也,是戮屍於地下也,将何以見先人?愚以為不可。”王孫曰:“吾將以矯世也。 夫厚葬 誠無益於死者,而世競以相高,靡財彈幣,而腐之於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出,此真舆 暴骸於中野何異?且夫死者,終生之化,而物之歸者。歸者得至,而化者得變,是物各反 其真。精神離形,而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之為言歸也。其屍塊然獨處,豈有知哉?厚 裹之以幣帛,多送之以財貨,以奪生者財用。古聖人緣人情,不忍其親,故為之制禮,今則越之。吾是以欲倮葬以矯之也。”祁侯曰:“善。”遂倮葬也。
( 一)46 . 从文中找出2句宾语前置句,抄录于下,并说明其前置的特点。(4分)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8分)
47. 必若所聞,愚以為不可 若:
48. 若死有知也,是戮屍於地下也 若:
49. 吾死欲倮葬,以反吾真 以:
50. 多送之以財貨,以奪生者財用 以:
(三)回答下列问题。(2分)
51. “鬼之為言歸也”,其中“之為言”的意思是什么?
52. 杨王孙说“吾死欲倮葬”,祁侯说“愚以為不可”。其中“吾”、“愚”都用于自 称,说说“吾”、“愚”有什么区别。
(四)翻译下列短句。(6分)
53. 必無易吾意 译文:
54.是戮屍於地下也
译文:
55. 夫厚葬誠無益於死者,而世競以相高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