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5
点击查看:【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B 2.A 3.A 4.C 5.B
6.D 7.D 8.B 9.C 10.D
11.C 12.B 13.B 14.D 15.C
16.D 17.C 18.A 19.B 20.B
21.A 22.C 23.D 24.D 25.B
26.C 27.B 28.C 29.A 30.D
31.C 32.D 33.A 34.C 35.D
36.B 37.C 38.B 39.A 40.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任选其中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1)横向联合崤山以东的诸侯国,远交近攻,欲使秦发动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2)先从地理位置上,分析秦国交通便利,地势险固等有利因素。再说秦国物产丰富,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三说王贤、民众、兵精等有利因素。
42.(1)间接抒情,写事抒情,以身体消瘦写相思之苦。
(2)以白日喻游子,以浮云喻异乡女子(或所遭困厄),思妇猜疑丈夫是因另有所遇而不归。
(3)由离别之苦,转为离别之怨,再转而为愤,之后走向彻底的解脱。
43.(1)阮籍诗借物写情,借典型而贴近生活的诗歌意象如夜中难寐、弹琴遣怀、清风明月、孤鸿哀号等,表现哀思愁绪。
阮籍诗表达曲折含蓄,意韵深婉动人,旨归隐晦,风格独特。
(2)阮籍诗产生在黑暗的魏晋之际。残酷的杀戮,使名士忧生畏祸,一腔忧愤只有婉转曲折地表达。
44.(1)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冲突,体现了人文主义者与日趋反动的封建王权的斗争,抨击了封建势力的邪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2)由于新兴的人文主义者力量的弱小,其改造社会的愿望在当时注定无法实现,因此,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3)哈姆雷特的悲剧体现了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的冲突这一人类永恒主题。
45.(1)含蓄的内容。作品描写的只是老渔夫同大海和鲨鱼的博斗,却体现了整个人生历程艰险,赞美了人类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
(2)象征手法。作品中的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社会生活,老人捕鱼的经历则是人生征途的缩影;马林鱼象征人生理想,鲨鱼象征邪恶和厄运,老人的搏斗则象征人的精神力量的伟大。
(3)大量的内心独白。桑地亚哥一人在海上的“自言自语”,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心理,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46.(1)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结合,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形象。
(2)对杨贵妃的外貌形象的生动描写: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用梨花比喻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用六宫粉黛衬托杨贵妃等。
(3)融情入景,对唐玄宗深入细腻的心理描写: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等。
(4)写实与浪漫想象相结合的写法。
(5)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写法,以“长恨”之情贯穿全诗。
47.(1)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投闲置散,处境险恶。
(2)作者情感变化的发展过程是由乐转悲,再由悲转喜。先写泛舟夜游的欢乐;然后由眼前之景引发感慨。感叹人生的短暂渺小,江月无穷;最后又由眼前的江月景色引发了“物与我皆无尽”的哲理思索,并表现了随缘自适的旷达胸怀。
(3)主要艺术特色:
①写景、抒情、叙事、说理的有机结合。
②主客问答的赋体形式。
48.(1)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无房无地、打工为生、受尽剥削与压迫的社会地位低下的贫雇农形象。
(2)性格主要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处于屈辱地位而又无法摆脱时,在屈辱和失败面前,以虚构的胜利掩盖失败,从而减轻、忘记痛苦,甚至以营造转败为胜的精神胜利而自我慰藉,自我麻醉。
(3)人物的典型意义:画出国民灵魂,指出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国民性弱点;揭示了辛亥革命未能真正发动群众从而导致失败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