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和“教化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观念的是()
A.“文以载道说” B.“寓教于乐说”
C.“言志说” D.“娱乐说”
2.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A.“恐怖的文学” B.“伟大的文学”
C.“荒诞的文学” D.“经典的文学”
3.“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指的是()
A.文学形象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做简单的摹仿
B.文学形象是重视形似的
C.绘画形象要求与儿童的心理状态相似
D.对绘画和文学形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4.西方“典型”的文艺理论思想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鸦片战争时期 B.五四以后
C.建国以后 D.文革时期
5.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
A.《诗学》 B.《诗艺》
C.《美育书简》 D.《拉奥孔》
6.对文学作品要能够做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文学的美感。而“出入说”的提倡者是()
A.鲁迅 B.梁启超
C.王国维 D.宗白华
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魏晋 B.汉代
C.隋唐 D.秦代
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A.润色与修改 B.艺术传达
C.材料储备 D.艺术构思
9.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方法是()
A.接受美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结构主义批评 D.社会批评
10.“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A.泰勒《原始文化》 B.弗雷泽《金枝》
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D.维柯《新科学》
11.小说起源于()
A.史诗 B.宗教
C.神话 D.巫术
12.中国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A.意象 B.意境
C.典型 D.性格
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A.雨果 B.别林斯基
C.歌德 D.康德
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弗莱 D.弗雷泽
15.“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认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A.王国维 B.陆时雍
C.王昌龄 D.司空图
16.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A.省略 B.减缓
C.停顿 D.概略
1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观念的是()
A.苏珊·朗格 B.立普斯
C.克莱夫·贝尔 D.黑格尔
18.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
19.模仿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逐渐被取代,取代它的是()
A.现实主义思潮 B.浪漫主义思潮
C.现代主义思潮 D.后现代主义思潮
2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讨论了文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该篇是()
A.时序 B.神思
C.风骨 D.体道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四要素包括()
A.作家 B.作品
C.读者 D.社会
E.世界
22.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文学形成的审美类型有()
A.写实性形象 B.抒情性形象
C.象征意象 D.荒诞意象
E.表意性形象
23.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包括()
A.印象式批评 B.文本式批评
C.诠释式批评 D.形象式批评
E.评点式批评
24.抒情的本质是()
A.宣泄情感 B.表现情感
C.传达情感 D.投射情感
E.发泄情感
25.在叙述性文本中,故事包括()
A.环境 B.情节
C.人物 D.事件
E.情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艺术灵感
27.文学思潮
28.价值阅读
29.文学风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文学形象的特征是什么?
31.文学批评的方式有哪些?
32.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
33.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35小题各12分,第36小题14分,共38分)
34.试述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35.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36.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自己的阅读经验,分析一下文学接受中审美效果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