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提出过()
A.“兴观群怨”说 B.“知人论世”说
C.“美善相乐”说 D.“以意逆志”说
2.从文学观念上说,“寓教于乐”应该属于()
A.“表现”说 B.“实用”说
C.“再现”说 D.“客观”说
3.《牡丹亭》处理情与理的方式是()
A.合情合理 B.悖情悖理
C.牵理就情 D.牵情就理
4.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A.文学中的语言 B.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C.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D.诗化的语言
5.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A.气韵 B.韵律
C.声调 D.声音节奏
6.西方叙事文学的审美理想形态是()
A.典型 B.特征
C.风格 D.性格
7.中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是()
A.兴会 B.趣味
C.性情 D.意境
8.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与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二者在审美形态上的区别是()
A.前者突出个性刻画,后者突出共性特征
B.前者体现为类型性格,后者表现为个性典型
C.前者是一个符号式人物,后者是对生活的“镜子”式模仿
D.前者是某种观念的图解,后者是生活的复制
9.黑格尔按照他自己的审美理想,把风格分为()
A.崇高、平庸、低下 B.刚柔、虚实、奇正
C.简约、繁丰、疏放 D.严峻、理想、愉快
10.“风格”一词最初所属的学科是()
A.法学 B.神学
C.哲学 D.修辞学
11.在抒情作品中,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可以构成和谐的音调,人们常把这种和谐的音调称为()
A.韵味 B.韵律
C.风韵 D.神韵
12.与“发乎情,止乎礼义”比较接近的西方创作原则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象征主义
13.主张“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的理论家是()
A.列夫·托尔斯泰 B.罗斯金
C.阿恩海姆 D.克罗齐
14.在《水浒传》中,林冲这个人物属于()
A.“圆形”人物 B.表意性人物
C.“扁平”人物 D.符号性人物
15.可以称为“无视角限制”的叙述方式是()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视角变换叙述
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A.陶渊明 B.苏轼
C.苏辙 D.郑板桥
17.“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种说法可概括为()
A.“感物”说 B.“养气”说
C.“胸有成竹”说 D.“镜子”说
18.在作品上加以点评、批注的批评方法被称为()
A.诠释式批评 B.评点式批评
C.印象式批评 D.即兴式批评
19.我国的“文学的自觉时代”出现在()
A.先秦时期 B.东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盛唐时期
20.关于艺术起源的主要观点包括()
A.摹仿说、巫术说、表现说、劳动说
B.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反映说
C.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D.摹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反映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作家体验的特点,包括( )
A.情感的诗意化 B.情操的高尚化 C.意义的深刻化
D.感受的个性化 E.认识的理性化
22.黑格尔所说的“意蕴”是指内在的( )
A.格调 B.生气 C.情感
D.灵魂 E.精神
23.英加登的文学文本四层面说包括( )
A.形象体系 B.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 C.意义单元
D.多重图式化面貌 E.再现的客体
24.文学风格的有机整体性表现为(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可能与现实的统一
C.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D.主体与对象的统一
E.或然与必然的统一
25.主张艺术起源于巫术的人有( )
A.席勒 B.爱德华·泰勒 C.弗雷泽
D.康德 E.柏拉图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26.体验和经验
27.艺术直觉
28.期待视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如何理解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更”字的多层意义?
30.简述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31.什么是顺时序叙述?什么是逆时序叙述?
32.抒情作品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33.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区别何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34.试析文学发展与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并举例说明。
35.试论文学与科学的互动关系。
36.文学批评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