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叙述语言是使_______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将意境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类型。
3.艺术文化与科学文化虽然有偏于感性与理性之分,但它们在_______这个根本点上是相通的。
4.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运动,称作_______。
5.文学创作在语言运用上要注意以下三点:a、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b、语言表达要有_______;c语言表达要有_______。
6.艺术真实性的概念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即a、_______;b、_______;c、_______。7.在抒情诗的种类区分上,我国古代一般习惯于依据抒情作品形式的差异,将之分为诗、词、_______和_______等四种。
8.叙事与客观世界的摹仿关系中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以客观事物的_______为依据;二是体现故事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自己的_______。
9.作为艺术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的原始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它们是:a、原始人以_______为基本思维方式;b、原始人的思维具有_______的特点;c、原始思维是一种原逻辑思维。
10.文学风格的基本特征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11.艺术情感是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_______。
二、选择题(其中1—5题为单项选择,6—10题为双项选择,11—15题为多项选择。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一)单项选择
1.以下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的是( )
A.文学形象系统 B.文学意蕴世界
C.文学语言组织 D.文学结构法则
2.近代倡导“小说界革命”的中国思想家是( )
A.蔡元培 B.黄遵宪
C.梁启超 D.胡适
3.在西方美学史上,创立“移情说”的美学家是( )
A.布洛 B.里普斯
C.姚斯 D.斯宾塞
4.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法国的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唯理主义哲学 B.实证主义哲学
C.直觉主义哲学 D.存在主义哲学
5.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意蕴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是( )
A.艺术直觉 B.艺术想象
C.艺术灵感 D.艺术构思
(二)双项选择
6.叙述标记一般有( )
A.意图标记 B.情节标记
C.人物标记 D.结构标记
7.符号意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A.抽象型 B.哲理型
C.具象型 D.感官型
8.在我国文学史上,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自然或自发形成的流派是( )
A.现代的新月诗派 B.唐代的田园诗派
C.现代的湖畔诗派 D.唐代的边塞诗派
9.在西方文论史上,宣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观点的学者是( )
A.斯宾塞 B.毕歇尔
C.沃拉斯切克 D.爱德华·泰勒
10.人的艺术情感相对于宗教情感而言,具有如下特点( )
A.将人的精神引向自由和谐
B.将人的心灵引向彼岸世界
C.培养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D.使人厌弃现实而向往天国
(三)多项选择
11.人物标记可以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得以凸现出来,以下属于人物标记的是( )
A.语言 B.行动 C.外貌
D.服饰 E.环境
12.我国齐梁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将诗歌风格的类型分成以下几组( )
A.雅与奇反 B.奥与显殊 C.繁与约舛
D.壮与轻乖 E.刚与柔违
13.文学的规范语体可区分出以下几种基本语体?( )
A.抒情语体 B.叙事语体 C.自由语体
D.对话语体 E.韵化语体
14.19世纪以前,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A.印象式批评 B.现象学批评 C.诠释式批评
D.传记式批评 E.评点式批评
15.审美的实现需要以下哪几个层面的协同合作?( )
A.语言结构层 B.主体心理层 C.客观对象层
D.心理时空层 E.历史文化层
三、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叙述视角
2.艺术构思
3.本色化描述语
4.文学批评
5.游戏说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文学文本自身的特点。
2.文学流派的特点。
五、辨析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14分)
1.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并在文学中具有首要地位。
2.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二重性。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内涵。
2.为什么说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