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本课程分A卷和B卷,考生可根据所用教材版本的不同任选A卷或B卷,使用1989年版、1995年修订版的考生请选A卷,使用2000年第1版的考生请选B卷。
A 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家______,在谈到悲剧时,曾说悲剧有“净化”作用;古罗马的贺拉斯则认为文艺的功能在于______。
2.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的关系,简而言之,题材是______;主题是______。
3.表演艺术是一种通过______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它包括______和______。
4.从文学审美反映的特质看,作品主题具有______、______和时代性。
5.所谓文学鉴赏的时代的差异,是指不同时代的鉴赏者在鉴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6.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7.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8.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的方法和______的方法。
二、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6-15题为多项选择。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西方文论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现说作出完整解释的理论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欧盖尼·弗尔龙 D.柏格森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经验主义 B.唯理主义
C.实证主义 D.实用主义
5.语言艺术的最显著、最突出的特点是艺术形象的( )
A.直观性 B.间接性
C.模糊性 D.意象性
6.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7.在阶级社会里,文学之所以有阶级性,是因为( )
A.文学反映的对象——社会生活存在阶级关系
B.文学造型的材料——语言文字具有阶级特性
C.文学表现的手段——艺术手法具有阶级色彩
D.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头脑具有阶级意识
E.文学存在的方式——作品体裁具有阶级性质
8.典型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 )
A.性格内容浑然如圆的多侧面性
B.性格内容由表及里的多层次性
C.性格上两种内容的相反相成性
D.性格上两种内容的矛盾对立性
E.性格上多种内容的杂然无序性
9.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10.从作品所描绘的内容来给诗歌作品分类,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
A.叙事诗 B.格律诗 C.散文诗
D.抒情诗 E.戏剧诗
11.依据塑造艺术形象的不同方式来给文学作品进行类的划分,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
A.叙事类文学 B.诗体类文学 C.抒情类文学
D.戏剧类文学 E.影视类文学
12.典型和意境虽然都是主客观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但各自统一的基点是不同的。典型与意境的统一基点分别是( )
A.性格 B.情节 C.情感
D.场景 E.环境
13.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可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感受形象阶段 B.理性分析阶段 C.审美判断阶段
D.体味玩赏阶段 E.综合评价阶段
14.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学批评方法中,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方法是( )
A.心理学的方法 B.系统论的方法 C.人类学的方法
D.控制论的方法 E.信息论的方法
15.文学之所以具有社会性,是因为( )
A.文学是人类意识活动的艺术结晶
B.文学的对象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
C.文学造型的语言是社会交际工具
D.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带有社会印记
E.接受者的审美需求含有社会因素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文学语言:
2.创作灵感:
3.文学风格:
4.文学批评:
5.小说:
四、辨析题(先判断题目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14分)
1.艺术与科学的区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所用的方式的不同。( )
2.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总是与作家的创作意图相吻合的。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怎样理解评价文学遗产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2.文学为什么具有美悦作用?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试论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2.在文学鉴赏中,主客体之间处于不同民族、时代或阶级时,出现共鸣的原因是什么?
B 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______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四要素组成。
2.在文学活动中,体验的______阶段是生成文学作品深刻意义的最重要因素。
3.文学的反映包含了认识,但这种认识总是以______的方式表现出来。
4.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内指性、______、陌生化和______等四个方面。
5.根据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6.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构成文学风格的五个层面包括时代风格、_____、民族风格、_____和地域风格。
7.在西方文学史上,17世纪法国的______是第一个充分自觉的文学思潮。
8.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是以______为中介而建立起审美关系的。
9.文学形象的系统性表现在两种意义上,一是就艺术世界的______而言;二是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的审美功能的______而言。
10.叙述时间指的是______与______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11.任何一种抒情传统,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嬗变之后,都会在形象方面形成诸多______,而在主题方面形成诸多______。
12.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印象式批评、______和______三种。
二、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6-15题为多项选择。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说这话的理论家是( )
A.德莱顿 B.斯威夫特
C.布封 D.阿伯拉姆
2.在文学活动中,当情与理不一致的时候,恰当的做法是( )
A.牵情就理 B.存情去理
C.牵理就情 D.存理去情
3.叙事文本中最明显的叙述标记就是它的( )
A.情节 B.主题
C.标题 D.题材
4.表现论又被称为“情感论”,它的最早提倡者是法国的( )
A.欧盖尼·弗尔龙 B.萨特
C.科林伍德 D.克罗齐
5.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 )
A.表现主义 B.黑色幽默
C.达达主义 D.象征主义
6.一般地说,抒情的策略主要有( )
A.语法策略 B.结构策略 C.修辞策略
D.语调策略 E.句法策略
7.原始思维及其特征是艺术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以下关于原始思维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始人以感知和肖像表达为基本思维方式
B.原始思维具有我向性思维的特点
C.原始思维的成果主要是艺术
D.原始思维是一种原逻辑思维
E.原始思维的核心环节是原始人的“自意识”
8.文学创作的心理要素主要有( )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E.艺术理解
9.具体地说,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链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
A.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
B.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
C.文学消费者参与着文学作品生产
D.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活动的方式和方向
E.没有文学消费,文学活动就丧失了目的与动力
10.以下属于后结构主义批评的理论家有( )
A.肖沃尔特 B.德里达 C.巴尔特
D.德·曼 E.米勒
11.一般地说,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生命律动
D.韵味无穷 E.意象应合
12.文学语言组织中的文法通常有以下哪几类( )
A.语法 B.词法 C.句法
D.篇法 E.章法
13.作家的体验主要有以下哪些特征( )
A.情感的诗意化 B.意义的深刻化 C.感受的个性化
D.经验的诗意化 E.形象的明晰化
14.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的层次有( )
A.语言层 B.意义层 C.图式化外观层
D.“世界”层 E.形而上学层
15.叙述标记一般有( )
A.意图标记 B.情节标记 C.人物标记
D.结构标记 E.语言标记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审美
2.本色化描述语
3.艺术直觉
4.文化认同
5.文学消费
四、辨析题(先判断题目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14分)
1.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
2.原型意象和抒情母题消灭了独立创造的空间,扼杀了抒情作家的个性才能。( )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抒情小品文的特征。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如何理解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并在文学中具有首要的地位?
2.文学批评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