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大气科学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网络教育)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为爱国、诚信、敬业的守法公民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坚实的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和大气科学基础;掌握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大气环境、大气探测和大气物理学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气象、环保、民航和部队等有关业务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大气科学、天气气候、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等方面的科研、教学、科技管理和业务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培养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于创新,与时俱进,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敬业爱岗,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2、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学、外语及计算机应用和大气科学基础知识; 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试验研究的训练。
3、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了解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以及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气象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天气分析与预报、大气探测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从事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基础和应用研究及业务工作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
1、学习年限:3—5年。
2、学分:90学分。
四、学 位
符合兰州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要求,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学位专业课:气候学、天气学原理、大气探测学。
五、专业基础课
Fortran语言、流体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原理。
六、专业主干课
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原理、气候学、卫星雷达气象学。
七、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
大气科学专业(专升本)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公共基础课 | 1 | 入学教育 | 2 | 36 | 1 | |
2 | 计算机基础 | 3 | 54 | 1 | ||
3 | 高等数学 | 8 | 144 | 1-2 | ||
4 | 英语(1-4) | 16 | 288 | 1-4 | ||
5 | 线性代数 | 3 | 54 | 2 | ||
专业基础课
| 6 | Fortran语言 | 3 | 54 | 1 | |
7 | 流体力学 | 4 | 72 | 3 | ||
8 | 大气物理学 | 4 | 72 | 3 | ||
9 | 大气探测学 | 3 | 54 | 2 | ||
10 | 动力气象学 | 5 | 90 | 3 | ||
11 | 天气学原理 | 4 | 72 | 4 | ||
专 业 课 | 12 | 卫星雷达气象学 | 4 | 72 | 4 | 两门合 |
13 | 气候学 | 3 | 54 | 2 | ||
14 | 天气学与诊断分析 | 4 | 72 | 4 | 两门合 | |
15 | 数值天气预报 | 3 | 54 | 5 | ||
16 | 气象统计预报 | 3 | 54 | 5 | ||
修课(6学分) | 17 | 现代防雷技术 | 3 | 54 | 5 | 四选二 |
18 | 人工影响天气 | 3 | 54 | 5 | 四选二 | |
19 | 环境气象预报 | 3 | 54 | 5 | 四选二 | |
20 | 空气污染气象学 | 3 | 54 | 5 | 四选二 | |
合 计 | 84 | 1512 |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 天气预报综合实习 | 4 | 3周 | 6 | |
毕业论文 | 8 | 16周 | 6 | ||
合 计 | 12 | 18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