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2318
点击查看:【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B 2.A 3.D 4.D 5.B
6.B 7.D 8.A 9.C 10.C
11.B 12.D 13.A 14.C 15.A
二、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一般说,由于各指令功能的不同,它们的指令周期有长有短,不一定相同。
2.CPU是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的。
3.按时序控制方式分,总线可分成同步总线和异步总线。
4.显示缓冲存储器存放屏上待显示的信息(一帧字符的编码或一帧图像的像点代码)。
5.对外设统一编址是指将外设接口中的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和状态字寄存器等有关的接口寄存器与主存联合在一起统一编排地址。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逻辑上把CPU和主存合在一起称为主机。
2.进位计数制中各数位允许使用的数码个数称为该进位计数制的基数。
3.CPU内用于存放实现指令系统全部指令的微程序的只读存储器称为控制存储器。
4.申请并获得总线控制权,控制总线传送操作的设备称为主设备。
5.是指连接主机和外围设备的逻辑部件。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静态存储器依靠双稳态电路的两个稳定状态来分别存储0和1。
这类存储器在电源正常情况下,可以长期保存信息不变(除非重新写入),不需要动态刷新,所以称为“静态”存储器。
2.含义:指令中给出寄存器号,操作数的地址在寄存器中。
寻址过程:从指令中取出寄存器号,找到对应的寄存器,以该寄存器内容作为地址访问主存,读出操作数。
3.操作控制信号的产生:事先把操作控制信号以代码形式构成微指令,然后存放到控制存储器中,取出微指令时,其代码直接或译码产生操作控制信号。
优点:规整、易于修改和扩展
缺点:速度较慢
4.串行传输是指用一条线按位串行传送数据
优点:线路成本低
缺点:传送速度慢
适用场合:主机与低速外设间的传送
远距离通信总线的数据传送
系统之间的通信总线的数据传送
5.定义:由DMA控制器控制系统总线,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I/O设备之间的数据直传,传送期间不需要CPU程序干预。
适用场合:高速、批量数据的简单传送。
6.多重中断:CPU在响应处理中断的过程中,允许响应处理更高级别的中断请求,这种方式称为多重中断。
实现方法:在中断服务程序的起始部分用一段程序来保存现场,送新屏蔽字以取屏蔽同级别和低纸别的中断请求、然后开中断,这样CPU就可响应更高级别的中断请求,实现多重中断。
五、计算题(10分)
初值:x原=00011,|x|=0011
y原=10101,|y|=0101
求符号:zf=xfyf=01=1
分步操作:
结果:z=x·y=-1111
六、设计题(共25分)
1.(10分)
PC→MAR
PC+1→PC
DBUS→MDR→IR
R1→Y
R2+Y→Z
Z→R3
2.(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