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班主任试题
课程代码:00412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1895年,盛宣怀设立的( ),是中国学校教育分级分班之始。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D.天津中西学堂
2.( )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性内容。
A.健全班级组织 B.搞好班级管理
C.指导班级活动 D.开展班级教育工作
3.一般地,男生从( )岁起进入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A.10—11 B.11—12
C.12—13 D.13—14
4.在下列班主任教育科研方法中,侧重于在实践中去核对、验证教育理论的方法是( )
A.实验研究 B.个案研究
C.调查研究 D.观察研究
5.一般认为,小学生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转折的关键时间在( )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6.理智感是人们对( )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A.社会道德现象 B.个体道德行为
C.认识活动成就 D.实践活动成效
7.小学低年级儿童主要以( )作为自己情感体验的依据。
A.社会反应 B.道德行为规范
C.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 D.外化的抽象道德观念
8.对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班主任的态度和评价 B.家长的态度和评价
C.和同龄人的交往活动 D.和成年人的交往活动
9.班级的“动态陶冶”作用是指( )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A.班级集体的环境和氛围 B.班级集体的活动
C.班级集体中的同伴 D.班级的教师
10.一般地,小学每个学期应开( )次班级教导会。
A.1 B.2
C.3 D.4
11.在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 )
A.制定计划的准备工作 B.细心研究学校工作计划
C.写出计划草案 D.确定计划
12.狭义的班级活动是指( )
A.班级的教学活动 B.班级的管理活动
C.班级的课外活动 D.班会活动
13.在小学生一日生活常规中要求小学生一天学习时间不可超过( )
A.5个小时 B.6个小时
C.7个小时 D.8个小时
14.在组织带领学生劳动的过程中,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发挥( )
A.激励作用 B.指导作用
C.控制作用 D.榜样作用
15.一般而言,适用于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的谈话方式是( )
A.渐进式 B.批评式
C.循异式 D.谈心式
16.班级个别教育的情感纽带是( )
A.热爱学生,坦诚相 待 B.尊重学生,关心信任
C.严格要求,民主公正 D.鼓励表扬,正面 教育
17.从班级个别教育方法的角度看,“让学生轮换当干部”属于( )锻炼法。
A.技能型 B.智力型
C.能力型 D.规范型
18.决定偶发事件性质的基础是事件( )
A.发生的原因 B.造成的危害
C.发展的过程 D.发生的范围
19.一般而言,后进生的兴趣以( )为主。
A.间接兴趣 B.直接兴趣
C.单一化兴趣 D.多样化兴趣
20.在班主任工作评价的组织实施中,( )是评价的前提。
A.分析判断 B.组织动员
C.确定依据 D.评价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少先队组织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入队前的教育 B.组织观念教育
C.队员的奖励和处分工作 D.超龄队员的离队工作
E.少先队的队伍建设
22.班主任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个别指导常用的方法有( )
A.行为模式纠正法 B.社会视角转换法
C.角色扮演法 D.正向行为强化法
E.负向行为强化法
23.下列情感体验中,属于高级情感的有( )
A.愉悦感 B.恐惧感
C.成就感 D.荣誉感
E.悲痛感
24.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
A.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 B.有坚强的领导信心
C.有共同的 活动 D.有正确的集体舆论
E.有健全的组织和规章制度
25.概括地说,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依据主要有( )
A.学校工作目标 B.学校工作计划
C.班级教学目标 D.班级集体的实际情况
E.班级学生的个别差异
26.班主任对班会的指导包括( )
A.对内容和形式的指导 B.对计划和准备的指导
C.对每个细节的具体指导 D.对组织过程的指导
E.对偶发事件的具体指导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8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7.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 等。
28.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从游戏转为 。
29.个体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的成熟。
30.根据班级群体的多变因素及其凝聚程度,班级群体可分为松散型、集团型、 和集体型四种类型。
31.作为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之一,激励法包括目标激励法和 激励法。
32.从性质来看,少先队具有革命性、 和独立自主性。
33.小学生操行评定标准的制定,一要依据党在新时期的教育目的,二要依据《 》的各项要求。
34.班级体育锻炼的基本内容有两操、课外体育锻炼和 。
35.班主任组织班级学生的劳动,其准备工作包括劳动准备、 准备和组织准备。
36.集体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教育学生集体,二是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37.启发疏导原则
38.班级管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9.简述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特点。
40.建设班级教师集体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1.确定班会主题的步骤是什么?
42.简述处理偶发事件应注意的问题。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3.联系教育实际,谈谈班主任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
44.班级活动与教学活动的不同点是什么?
七、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45.谢苗是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的一名学生。曾因打架偷窃等恶习而一度离开了工学团。后来,当他和同伴决裂重新回到工学团以后,马卡连柯不仅热情欢迎他,还在工作上委以重任。一次,马卡连柯派谢苗去银行领取500卢布,回来问清谢苗已数过之后,就放心地收下。但谢苗心里却不踏实,怀疑老师是在试探他。过一段时间,马卡连柯又让谢苗去银行领取20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自卫,还让他骑上工学团的唯一的一匹马。面对老师的信任,谢苗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紧握手枪、跃马飞奔,很快取回钱款让老师查收,可马卡连柯没有查,并诚恳地说:“我相信你不会搞错,我知道你和我一样诚实。”从此以后,谢苗彻底改变,不仅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且还继承了马卡连柯的神圣事业,从事教育流浪儿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试分析说明以上案例中马卡连柯对谢苗的转化教育过程集中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哪一条原则,并联系教育实际谈谈如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