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对感性材料加以改造以达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性问题是通过( )
A.创造 B.实践
C.观察 D.思维
2.可以使贸易双方资金积压减到最少程度,同时大大加快资金周转的现代通信技术是( )
A.数据变换 B.电子支付
C.可视图文系统 D.邮政快递
3.等级分制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容要求更广泛,这就要求调整(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评价
4.二战以来,科技发展的第三个10年的标志是( )
A.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 B.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C.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 D.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
5.“培养好奇心、进取心、关心”是下列创造探讨式科学教学哪个阶段的目标?( )
A.把握问题阶段 B.推论阶段
C.设计验证阶段 D.解释阶段
6.综合学科和横向学科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 )
A.方法化特征 B.整体化特征
C.社会化特征 D.定量化特征
7.现代科学教育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
A.科学实践教育 B.科学思维教育
C.科学观察教育 D.科学知识教育
8.预计未来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 )
A.10% B.20%
C.30% D.40%
9.近年来在各国广为推行的STS课程70年代首先出现在(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10.现代信息技术中,信息传递的媒介主要是( )
A.电子 B.分子
C.电缆 D.光纤
l1.台湾师大欧阳钟仁教授强调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创造性的探讨方式必须先研究( )
A.课题选择 B.提问方式
C.教学策略 D.内在动机
12.科学教育的中心应该是问题的( )
A.发现 B.研究
C.解决 D.探索
13.泰勒创造性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途径是( )
A.情境 B.结果
C.问题 D.过程
14.青少年学习自然科学,认识自然界,毫无疑义,是掌握( )
A.认识系列 B.事实系列
C.技能系列 D.科学概念系列
15.计算机内部由集成电路组成的存储器简称( )
A.硬件 B.软件
C.E-mail D.微处理器
16.运用教育测量的方法,对评价对象的表现用数据描述的是(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17.皮亚杰认为,知识在本源上( )
A.从客体发生 B.从主体发生
C.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发生 D.既不从客体发生也不从主体发生
18.按材料的使用性能来看,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和( )
A.功能材料 B.复合材料
C.硬性材料 D.柔性材料
19.角色扮演的演出环境不需要专门的( )
A.背景 B.服装
C.道具 D.舞台
20.观察人员不凭借任何工具,而是用自己的自然器官进行观察,身临其境,这种观察法是( )
A.直接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客观对象观察 D.自我观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自然课要求培养的能力包括( )
A.观察能力 B.实验能力
C.动手能力 D.逻辑思维能力
E.想象能力
22.用百分制分数表示结果常用于评价( )
A.知识 B.基本技能
C.能力 D.价值规范
E.情感
23.传统价值教育方法一般是通过( )
A.树立榜样 B.说服和开导
C.实践锻炼 D.奖励
E.运用规范和规章
24.目前科学教育中主要的科学方法有( )
A.发现法 B.科学阅读
C.创造性探讨教学 D.角色扮演
E.案例法
25.人的右脑负责操纵( )
A.认识形体 B.判断推理
C.鉴赏绘画 D.语言
E.书写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太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所有行星都围绕___________公转。
27.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___________。
28.科学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论点、论据和___________。
29.从过程看,当代科学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的进展方式是___________。
30.设计科技活动方案的关键是制定科技活动的___________。
31.不论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是由学生自己所发现的问题,都要能够刺激学生心里产生疑问,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___________。
32.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___________。
33.能驱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活动,增强其工作学习热情和信心的是评价的___________功能。
34.辨证唯物主义论的世界观所不可缺少的基石是___________。
35.组合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新技术是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内部评价
37.科技活动中的研究法
38.学生科学教育质量评价
39.思维能力
40.发现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对小学生而言,什么样的课题具有科学价值?
42.改革科学教育课程,课程设计者应如何转变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
43.在科技活动中,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包括哪些方面?
44.简述科学方法的四个基本要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举例说明应如何设计科技活动方案?
46.联系实际分析应如何从整体出发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