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07
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将学生的心理看作是由机能上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整体,以此来探讨心理发展规律。这一做法体现的原则是
A. 客观性原则B. 教育性原则
C. 实践性原则D. 系统性原则
2. 斯金纳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 联结-试误说 B. 认知-发现说
C.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D.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3. 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是
A. 联结学习理论B. 认识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
4. 小华原本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类学习是
A. 言语信息 B. 态度
C. 动作技能 D. 智力技能
5. 某小学生为了获得暑假旅游的机会而刻苦努力学习。该生的学习动机是
A. 认知的动机 B. 自我提高的动机
C. 内部动机 D. 附属的动机
6. 课堂上老师表扬了一位认真听讲的学生,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激励。这种强化方式是
A. 直接强化 B. 替代强化
C. 自我强化 D. 负强化
7.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小学生想结交朋友、融入班集体。这种需要是
A. 归属与爱的需要B. 安全的需要
C. 生理的需要D. 自我实现的需要
8. 小学生通过把握“卵生”、“有羽毛”、“有翅膀”等关键特征,理解“鸟”这一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并列组合学习
9. 科学课上,教师给学生看中国地图,展示我国领土的全貌。该教师使用的方式是
A. 动作直观 B. 实物直观
C. 言语直观 D. 模像直观
10.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多次呈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动物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应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这一现象是
A. 泛化 B. 分 化
C. 消退 D. 强化
11. 某小学生记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时,将其记成“爬爬试吧”。该生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A. 形象联想 B. 拓展引申
C. 谐音法 D. 类比
12. 掌握不同活动情境中所蕴含的概括化原理是迁移发生的关键。持此观点的理论是
A. 形式训练说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类化说D. 关系转换说
13. 由先前活动导致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倾向性是
A. 酝酿效应 B. 功能固着 C. 思维定势 D. 认知策略
14.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其中相对功利取向属于
A. 前习俗水平B. 中习俗水平
C. 习俗水平D. 后习俗水平
15. 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学习材料有序化的策略是
A. 复习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D. 元认知策略
16. 主体由于对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和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这一现象是
A. 信奉 B. 服从
C. 认同 D. 从众
17. 下列表现中不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 冲撞别人 B. 偷窃
C. 起难听的外号 D. 讽刺
18. 当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推其他同学、故意攻击别人时,教师及时终止这种行为,并让该学生只能旁观其他同学活动,而不能参与。这种行为矫正法是
A. 暂时隔离法B. 刺激控制法
C. 消退法D. 积极练习法
19. 以明显的社会和沟通技能缺陷及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为特征的心理问题是
A. 广泛性发育障碍 B. 多动症
C. 孤独症 D. 对立违抗障碍
20. 根据福勒的教师职业生涯观,若某教师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领导和同事们怎样看我?”。则该教师处于
A. 关注情境阶段B. 关注生存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D. 关注业务阶段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 教育经验总结法
22.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
23. 复述策略
24. 品德
25. 教育机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 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27. 简述人本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28. 简述教师矫正学生考试焦虑的方法。
29. 简述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
30. 简述小学生恐惧对象的类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 论述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32. 结合实际分析心智技能形成中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
33. 结合实际分析教师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