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
课程代码:0000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生产力体现生产过程中人与( )
A.社会的关系 B.自然的关系
C.市场的关系 D.人的关系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 B.商品的两个因素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D.生产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3.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关键在于要( )
A.区分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B.区分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C.区分劳动力和劳动 D.区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4.机器设备成为资本是因为它是( )
A.生产物质资料的手段 B.生产商品的手段
C.现代化大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 D.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
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
A.两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两者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两者使用的时间长短不同
D.两者的来源渠道不同
6.资本积聚是下列哪个选项的直接结果( )
A.资本联合 B.资本兼并
C.资本积累 D.市场竞争
7.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发挥生产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8.固定资本的实物要素是(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力 D.劳动产品
9.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生产价格
C.商品的成本价格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0.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主要是由( )
A.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造成的 B.社会资本有机构成降低造成的
C.剩余价值率不断降低造成的 D.剩余价值量日益减少造成的
11.土地价格等于( )
A.地租与利息率的比率 B.地租与土地资本的比率
C.地租与借贷资本的比率 D.地租与平均利润率的比率
1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B.土地的经营权垄断
C.土地有优劣的差别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
13.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 )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不一定
14.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
A.内容 B.作用
C.作用形式 D.作用后果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表现在( )
A.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16.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 )
A.在无产阶级推翻旧制度之前就已经存在的
B.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自觉地建立的
C.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的
D.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自发地产生的
17.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是( )
A.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B.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8.当前我国农村的主要所有制形式为( )
A.家庭承包经营 B.股份合作制
C.私营经济 D.集体经济
1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应该是( )
A.每个劳动者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
B.每个生产单位劳动者实际耗费的局部劳动
C.符合社会需要的、被社会承认的劳动
D.复杂程度和熟练程度较高的劳动
20.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表现在( )
A.有商品经济也就有市场经济
B.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C.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没有任何区别
D.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1.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商品关系,主要是因为( )
A.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
B.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机器设备的先进程度还有差别
C.企业拥有全部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
D.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差别
22.我国国有企业与政府行政机关之间应实行( )
A.政企合一 B.有分有合
C.市场调节 D.政企分开
23.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 )
A.承包经营形式 B.资本组织形式
C.资源配置方式 D.经济核算形式
24.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 )
A.由集约型向粗放型转变
B.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由质量效益型向数量扩张型转变
D.由内含式扩大再生产向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转变
25.反映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获得的有用成果的对比关系的范畴是( )
A.经济增长质量 B.价格性能比
C.劳动生产率 D.经济效益
26.国民收入范畴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
A.劳动价值理论 B.剩余价值理论
C.市场经济理论 D.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理论
27.调整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是( )
A.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之一 B.按劳分配的途径之一
C.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之一 D.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手段之一
28.对外贸易的基本职能是( )
A.进行来料加工业务 B.从事补偿贸易业务
C.推行代理制业务 D.经营进出口业务
29.区别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的主要标志在于是否通过( )
A.计划机制进行调控 B.市场中介进行调控
C.企业购销进行调控 D.价格波动进行调控
3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政策的是( )
A.国家债务 B.国家预算
C.信贷政策 D.国家税收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 )
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
B.分配、交换、消费决定生产
C.生产反作用于分配、交换、消费
D.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E.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作用相互决定
2.资本集中的方式有( )
A.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B.通过资本联合组织股份公司
C.跨行业合并 D.纵向合并
E.剩余价值资本化
3.资本周转速度( )
A.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B.与固定资本比重成反比
C.与周转所需时间成反比 D.与流动资本比重成正比
E.与固定资本折旧率成正比
4.资本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资本职能形式有( )
A.产业资本 B.货币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业资本 E.商品资本
5.对跨国公司的理解应为( )
A.它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B.它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
C.它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D.它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掠夺的工具
E.它在相当程度上控制着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A.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
B.不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实现的更高阶段
C.表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D.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E.至少经历一百年时间
7.属于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包括( )
A.奖金 B.津贴 C.个体劳动收入
D.资金分配收入 E.劳动力价值收入
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 )
A.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B.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
C.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D.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E.实现经济总量平衡的条件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商品价格形成起作用的因素有( )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供求关系 C.纸币的发行量
D.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 E.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
10.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
A.相辅相成 B.相互矛盾 C.彼此对立
D.互相削弱 E.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2.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如何?
3.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怎样实现的?
4.优化和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性有哪些?
5.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共20分。第1小题必答。第2、3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全部作答,则第3小题无效)
1.社会保障制度是什么?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各发展阶段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