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
A. 人事心理学 B. 医学心理学 C. 教育心理学 D. 社会心理学
2. 最早使用“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的是
A. 泰勒 B. 莱维特 C. 维卡 D. 斯克伯兹
3. 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的方法是
A. 案例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心理测验法 D. 调查法
4. 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忽视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进行全面评价的做 法是
A. 知觉防御 B. 首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投射效应
5. 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
A. 世界观 B. 价值观 C. 人生观 D. 态度
6. 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A. 倾向性特点 B. 差异性特点 C. 适应性特点 D. 独立性特点
7. 创造性行为最显著的特点是
A. 系统性 B. 社会性 C. 首创性 D. 开放性
8. 霍兰德认为,决定人们从事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是
A. 个性类型 B. 机遇 C. 社会环境 D. 家庭环境
9. 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 正式群体 B. 非正式群体 C. 利益型群体 D. 友谊型群体
10. 群体规范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督导的作用,这是群体规范的
A. 标准功能 B. 导向功能 C. 评价功能 D. 动力功能
11. 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这种现象是
A. 群体促进效应 B. 社会惰化效应 C. 群体协同效应 D. 群体互动效应
12.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行为标准是
A. 群体规范 B. 群体凝聚力 C. 群体转移 D. 群体规模
13. 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心理关系是
A. 组织承诺 B. 心理契约 C. 人际关系 D. 组织关系
14. 属于激发冲突的技术的是
A. 解决问题 B. 任命吹毛求疵者 C. 目标升级 D. 资源开发
15. 把因需求不同而产生的组织成员的行为导向组织目标,这是领导的
A. 创新功能 B. 激励功能 C. 组织功能 D. 服务功能
16. 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和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是
A. 领导者 B. 管理者 C. 领导行为 D. 领导效能
17. 领导行为方格论中的“9-1型”领导是
A. 贫乏式领导 B. 任务式领导
C. 乡村俱乐部式领导 D. 团队型领导
18. 决策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 明确目标 B. 核定价值准则 C. 发现问题 D. 拟定方案
19. 胜任工作、好奇、对客观事物的掌握、爱好活动及情感等动机是
A. 习得动机 B. 生理性动机 C. 衍生性动机 D. 一般动机
20. 麦克里兰指出人的最主要的三种需要是
A. 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 B. 成就需要、社交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C. 权力需要、安全需要和成就需要 D. 成长需要、关系需要和生存需要
21. 当代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弗鲁姆 B. 赫兹伯格 C. 麦克里兰 D. 斯金纳
22. “7S”模型中,“硬性的S”是
A. 战略、结构和人员 B. 结构、制度和技能
C. 制度、技能和作风 D. 战略、结构和制度
23. 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 是
A. 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 矩阵制 D. 团队结构制
24. 从组织成员的态度出发,提出组织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和冻结三个过程的是
A. 克利程序B. 卡斯特程序 C. 罗西程序 D. 勒温程序
25. 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A. 组织目标 B. 组织宗旨 C. 共同的价值观 D. 组织规章制度
二、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 群体结构的变量主要有
A. 正式领导 B. 非正式领导 C. 群体规模
D. 群体构成 E. 群体任务
27. 非正式沟通网络的基本形式有
A. 集束式 B. 偶然式 C. 全通道式
D. 流言式 E. 单线式
28. 影响人际吸引的交往因素有
A. 容貌 B. 个性 C. 邻近
D. 相似 E. 互惠
29. 决策民主化的特征有
A. 决策观念的民主化 B. 决策体制的合理化 C. 决策研究的公开化
D. 决策结果的透明化 E. 决策的法制化
30. 需要的特点有
A. 指向性 B. 再生性 C. 交替性
D. 转移性 E. 发展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 组织行为学
32. 角色期待
33.群体转移 34.非正式领导
35. 激励
四、 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37. 简述影响人际间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因素。
38. 简述管理群体间互动的主要方法。
39. 简述素质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的特点。
40. 简述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
五、 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
42.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