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个体行为的理论模式可用( )来表示。
A.B=f(Pa、b、c·Rm、n、o)
B.B=f(Pa、b、c……·Em、n、o……)
C.B=f(P·G)
D.B=f(P·L·E)
2.观察者以自己的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支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称( )。
A.案例研究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心理测验法
3.形成知觉的第二个阶段是( )。
A.组织 B.解释
C.选择 D.观察
4.个体往往注意那些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而忽视那些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这主要是因为( )。
A.投射 B.晕轮效应
C.知觉的防御 D.首因效应
5.领导者在进行决策时,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在分析比较多个方案的基础上择优选用。这主要是根据( )。
A.系统分析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C.时效原则 D.可行性原则
6.个体的行为的表现为:情绪变化激烈、主观易于冲动、性急脾气暴臊,此气质属(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
7.有的理论学家把行为改造型理论称为ABC公式,其中,B表示( )。
A.行为的起因 B.行为的过程
C.行为本身 D.行为的结果
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强调( )对人际吸引的重要性。
A.接近性 B.熟悉性
C.相似性 D.互补性
9.目前比较盛行的是把决策程序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 )。
A.确定目标 B.提出预测
C.拟定方案 D.核定价值准则
10.群体发展阶段理论认为,群体发展了凝聚感,成员们互相产生了好感,并与群体取得认同时,这时群体处在( )。
A.规范化 B.震荡
C.形成 D.有所作为阶段
11.个体由于别人在场或同时参加,活动的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属于(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从众现象
12.在下列各种形式的沟通中,( )中成员的满足感最高。
A.轮式 B.Y式
C.链式 D.全方位型
13.在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组织中,一般是采用( )较为适宜。
A.集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专制型
14.9.9领导为( )。
A.俱乐部型领导 B.团队式管理
C.任务式管理 D.中间型管理
15.日本的自主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
A.成就需要论 B.双因素理论
C.期望理论 D.公平理论
16.Z理论是由( )提出的。
A.威廉·大内 B.勒温
C.卡斯特 D.斯金纳
17.在激励理论的分类中,期望理论属于( )。
A.需要型激励理论 B.状态型激励理论
C.过程型激励理论 D.动态型激励理论
18.最早用实验证明群体中从众现象是( )。
A.梅约 B.阿希
C.斯金纳 D.弗罗姆
19.在处理冲突的两维模式中,自我肯定但不合作的方式是( )。
A.回避 B.折衷
C.迁就 D.竞争
20.在组织中,非常重视资历、年龄和经验,要求成员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忠诚感。其组织文化是一种( )。
A.学院型 B.俱乐部型
C.棒球队型 D.堡垒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组织行为学又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这主要是由其( )决定的。
A.多学科性 B.多交叉性
C.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 D.多层次性
E.管理的两重性
2.创造性行为的特点表现为( )。
A.主动性 B.稳定性 C.适应性
D.首创性 E.有用性
3.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其神经过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A.神经过程的强度 B.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C.神经过程的均衡性 D.神经过程的稳定性
E.神经过程的动态性
4.现代医学和心理学根据人的行为模式,把人的性格划分为( )。
A.A型 B.B型 C.C型
D.D型 E.E型
5.按其起源,个体的动机主要有( )。
A.原始动机 B.心理性动机 C.习得动机
D.一般性动机 E.社会性动机
6.途径——目标理论理论是以( )理论为依据。
A.期望理论 B.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C.管理方格图理论 D.作风理论
E.领导行为两维理论
7.影响人际关系因素中的交往因素主要有( )。
A.邻近 B.相似 C.互惠
D.个性特点 E.容貌
8.根据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领导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 )。
A.下级的个性特点 B.环境因素
C.任务的结构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E.职位的权力
9.影响人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所构成。
A.爱好和兴趣 B.价值观 C.环境
D.抱负水准 E.目标
10.组织成长发展理论指出,组织的发展阶段可分为( )。
A.创立阶段 B.定向阶段 C.协调发展阶段
D.分权发展阶段 E.合作发展阶段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答事业生涯管理的特点。
2.简答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
3.群体规范形成的形式有几种?
4.领导的功能有哪些?
5.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析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2.试析传统组织结构理论、行为组织结构理论、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
张小姐和她的几位同学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由于工作与市场营销密切相关,所以工作中经常接触到计划制订、安排实施等事宜,起初员工们总是按部就班地执行行销经理史先生的营销计划,不久,史先生在一次促销活动的准备会议上说,只会服从上司而无自己主张的雇员并不受公司欢迎,真正能为公司作出贡献的是那些有创造力的雇员。自此,他经常邀请员工一起制订计划,鼓励他们发表看法,并及时对某些细节作出修改。有了几次经历后,员工们改变了被动的工作方式,工作的质量也有所提高。这种气氛同时也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计划内容,有效实施计划,更重要的是,集体协作产生的成果往往更全面,更经得起市场考验。
“我认为自己是公司的一分子,而不仅仅是雇员”,张小姐自豪地说。
问题:为什么员工改变了被动的工作方式后,工作质量等就会有所提高?试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