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会计(一) 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157
点击查看:【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C 3.B 4.C 5.D
6.C 7.B 8.B 9.C 10.B
11.C 12.B 13.B 14.A 15.A
16.C 17.B 18.A 19.C 2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ABE 22.AD 23.AD 24.CDE 25.CD
26.ACE 27.ACD 28.AC 29.ABCD 30.ABDE
三、词语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1.期间成本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期的长短成比例的成本(1分)。这种按期间发生的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部列入损益表,作为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32.因果预测法是指从某项指标与其他指标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作为预测的依据。这类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
33.投资中心是指既对成本、收入、利润负责,又对投入的资金负责的区域。也就是说,这类中心不仅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而且能相对独立地运用其所掌握的资金,并有权购建或处理固定资产,扩大或缩减现有的生产能力。该中心评价与考核的重点一般是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4.生产准备成本是指一批产品投产前需花费的准备成本。如调整机器设备,准备工卡模具等项工作而发生的成本。这类成本是固定的,不以每批产量的多少为转移。
储存成本是指单位产品存储一个单位期间的储存成本。例如仓储及其设备维修费、折旧费、保险费等。这类成本是变动的,以每批数量的多少为转移。
因为在成批生产的企业,全年产品投产的总量一般是不变的,每批产量越大,全年投产的批次就越少;反之,批次越多。上述的生产准备成本与批量无关,但与批次成正比;如果投产的批次越少,生产准备成本就会减少。但减少批次,必须要增大批量,从而会使全年储存成本增加。可见,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是相互消长的,所以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小的生产批量,即为最优生产批量。
35.所谓标准成本,是根据企业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有效的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并可能达到的成本,可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
制定标准成本应遵循以下几项主要原则:
(1)标准先进。标准成本应制定在较为先进的水平上,以激励职工充分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2)考虑未来。制定标准成本不仅要依据历史成本资料,还应预测未来经济情况及其他各有关因素的变动。
(3)多方参与。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不仅需要管理者参与,还应让标准成本执行者参与,以充分发挥标准成本的激励作用。
五、论述题(共8分)
36.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现金流动。这是因为现金流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其流入与流出既有数量上的差别,也有时间上的差别,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成本、盈利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统一评价,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性的信息。首先,企业生产经营中现金流出与流入数量上的差别制约着企业的盈利水平,时间上的差别制约着企业资金占用的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差别还可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即时间上的差别,可通过“货币时间价值”进行换算,转化为同一起点上看问题,使时间上的差别也通过数量上的差别来表现。这样,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成本的耗费水平、资金的占用水平和经营的盈利水平进行综合表现和统一评价,从而把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建立在更加综合和可比的基础上。
同时,现金流动也具有很大的敏感性。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全面、系统而及时地反映出来。这样,现金流动的有关信息的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神经中枢,更好地发挥信息反馈作用。
六、计算题(共35分)
37.(1)解:由于三个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均集中在畅销的情况,而最大收益值中的最大的是600万吨的产量方案,其贡献毛益总额为1000万元,即为最满意的方案。
(2)解:①先就三种的销售情况分别确定其最大收益值:
畅销情况的最大收益值为1000万元;
正常情况下的最大收益值为700万元;
滞销情况下的最大收益值为400万元。
②计算在不同情况下的各方案的“后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