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方面,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另一方面,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这个概念工具是指()
A.理想类型 B.科层制
C.社会行动类型 D.理解社会学
2.作为社会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提出要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A.许仕廉 B.吴文藻
C.费孝通 D.孙本文
3.《自杀论》一书是用一种社会事实(社会因素)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自杀)的范例,其作者是()
A.涂尔干 B.孔德
C.斯宾塞 D.韦伯
4.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这是社会学的()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5.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称为()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社会实验方法 D.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6.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的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称为()
A.角色 B.地位
C.身份 D.职业
7.“刮风不是文化,利用风力发电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A.创造性 B.习得性
C.共享性 D.累积性
8.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是()
A.文化交流 B.文化采借
C.文化冲突 D.文化融合
9.再社会化又称作()
A.基本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10.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A.基本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11.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属于()
A.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
12.人们相距122厘米到365厘米之间,是属于()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13.既得利益集团是指对什么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
A.行业特殊资源 B.经济资源
C.公共资源 D.政治资源
14.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
A.10人以下 B.30人以下
C.50人以下 D.100人以下
15.现代社会学通常采用特定的符号图式分析家庭结构, 表示()
A.血缘关系 B.领养关系
C.亡故 D.入赘
16.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的缺陷一般统称为()
A.效率低下 B.市场失灵
C.政府失灵 D.社会不公平
17.家庭制度中最重要的基础是()
A.家庭财产继承制度 B.婚姻制度
C.生育制度 D.亲子制度
18.社会结构内部运作不协调和由于矛盾而产生的压力,叫做()
A.社会张力 B.社会危机
C.社会失范 D.社会失调
19.某学者指出,在交通繁忙的市中心规划建设商业中心将造成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他主要运用了()
A.区位探究法 B.社会体系探究法
C.社会冲突探究法 D.社区行动探究法
20.芝加哥学派提出的一系列社区研究理论中,最基本的模式变量始终是()
A.城市空间格局 B.土地价格
C.人文区位结丛 D.社会体系
2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制度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功能扭曲
B.完美的制度可以全面涵盖和制约人们所有的行为并调节所有的关系
C.“制度化逃避”是形式上的制度和现实中的制度的矛盾体现
D.形式上的制度和现实中的制度两者可以完全重合
22.科层制建立的基础是()
A.魅力型统治 B.传统型统治
C.法理型统治 D.世袭制统治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所谓“超工业化”导致了大批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的转移,这样的社会流动属于()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24.韦伯在他的社会分层理论中提出,区分地位群体的依据是()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社会标准 D.文化标准
25.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偏差行为被称为()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C.创新 D.反叛
26.通常不依靠国家的暴力来实现,而是依靠教育、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促使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控制方式是()
A.法律控制 B.道德控制
C.习俗控制 D.宗教控制
27.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的社会控制,被称为()
A.外在控制 B.内在控制
C.微观控制 D.制度化控制
28.社会解组理论解释社会问题的角度是()
A.社会控制 B.社会结构
C.社会价值 D.社会规范
29.奉行新法西斯主义、集权主义、种族主义和反国家主义,其突出表现是仇外、排外、袭击外籍工作人员的组织是()
A.极“左翼”恐怖组织 B.极“右翼”恐怖组织
C.民族主义恐怖组织 D.黑社会恐怖组织
30.全球化的开始阶段是()
A.15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期
B.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D.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现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关系分析的社会学视角包括( )
A.初级社会关系和次级社会关系 B.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
C.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D.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E.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32.宗教的正向功能具体表现为( )
A.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 B.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C.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 D.惩罚
E.威慑
3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 )
A.生活技能社会化 B.价值观念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E.角色社会化
34.构成交换的要素有( )
A.目标 B.付出
C.回报 D.效益
E.价值
35.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有( )
A.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B.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C.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D.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E.有助于社会预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社会化
37.群体
38.社会制度
39.社会流动
40.失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社会的基本要素。
42.简述科层制的特征。
43.拟剧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4.简述我国家庭结构的类型。
45.简述现代城市社区生活方式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分析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47.联系实际阐述单位制的消解与城市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