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________。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________过程。
3.________认为,社会制度是由民俗和民德交织形成的社会行为体系。
4.文明是指人类________状态,指文化发展中的________方面。
5.规模小、人际关系亲密,进行面对面互动的群体是________群体。
6.社区构成的要素有:人口、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和组织。
7.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就是走以“工业城市化”、发展________为主,以“乡村工业化”、发展________为辅的“双轨制”道路。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从现有资料看是从( )1902年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大的《社会学》一书开始的。
A.严复 B.章太炎 C.孙本文 D.康有为
2.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 )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A.社会行为 B.社会问题 C.社会制度 D.社会关系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主体是( )。
A.抽象的人 B.现实的人 C.机械人 D.社会人
4.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就是社会学的(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5.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受到( )深刻影响。
A.物理学 B.天文学 C.生物学 D.数学
6.社会学中国化的思想是从( )提出并逐步明确的。
A.20世纪30年代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1949年以后 D.解放以后
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法律关系 C.人际关系 D.生产关系
8.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志缘关系
9.社会制度是建立在( )之上的社会结构。
A.一定生产关系 B.一定生产方式
C.一定生产力 D.一定意识形态
10.在地域上比文化区域更为广大的文化上有联系的一个空间范围是( )。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 C.文化圈 D.边际文化
11.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支柱是( )。
A.物质财富 B.社会道德 C.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D.金钱
12.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一种( )。
A.悲观的人口论 B.乐观的人口论
C.适度的人口论 D.进步的人口论
13.成人教育是一种( )的过程。
A.理想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14.个人社会化中第一要素是( )。
A.家庭 B.学校 C.朋友 D.大众传播媒介
15.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角色是( )。
A.先赋角色 B.遗传角色 C.自致角色 D.获得角色
16.群体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人类共同体。
A.社会关系 B.共同爱好 C.共同志向 D.人际关系
17.提出B=f(P·E)个体行为函数公式的学者是( )。
A.达伦多夫 B.勒温 C.库利 D.米勒
18.“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代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的作者是( )。
A.达伦多夫 B.托夫勒 C.奈斯比特 D.丹尼尔·贝尔
19.社会稳定的本质特征是( )。
A.犯罪率下降 B.人心稳定
C.社会处于一种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状态D.社会处于稳定状态
20.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
A.农业发展 B.工业化 C.第三产业发展 D.人口迁移
21.城市系统整体结构呈( )。
A.倒三角型 B.金字塔型 C.哑铃型 D.正方型
22.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23.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
A.群众的赤贫B.伟大领导的出现
C.生产力严重阻碍了生产关系的发展D.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4.为了有助于社会稳定繁荣,社会控制应该( )。
A.从严控制 B.从宽控制 C.合理适度 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5.“时髦”这种社会行为是一种( )。
A.个人行为 B.集体行为 C.无意识行为 D.无意义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社会流动的类型有( )
A.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C.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D.个体流动和集体流动 E.职业流动与地位流动
2.社区探究法有( )
A.区位探究法 B.社会体系探究法
C.社会交往探究法D.社会互动探究法
E.社会关系探究法
3.以下哪些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
A.反应性行为 B.选择性行为
C.象征性行为D.纯粹生物性反射性行为 E.偶然性行为
4.集体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
A.骚乱 B.械斗 C.时髦
D.商业恐慌 E.谣传
5.社会控制的基本特点有( )
A.普遍性 B.规范性 C.交叉性D.强制性 E.权威性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负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 )
2.婆媳关系属于家庭横向关系。( )
3.人口的出生地构成属于人口的地理环境构成。( )
4.率先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是美国。( )
5.离轨行为又称越轨行为。( )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外在控制
2.核心家庭3.文化集丛
4.社会学的预测性功能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2.简述社会主义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丹尼尔·贝尔关于“后工业社会”的观点。
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体动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