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26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 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
A. 党的一大B. 遵义会议
C.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 党的七大
2. 毛泽东思想是
A. 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B. 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
C.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3.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中国革命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 封建主义B. 官僚资本主义
C. 民族资本主义D. 帝国主义
5.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
C. 城市小资产阶级D. 民族资产阶级
6. 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着重于
A. 从思想上建设党B. 从组织上建设党
C. 从作风上建设党D. 从制度上建设党
7. 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A. 国营经济B. 合作社经济
C. 个体经济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8.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A. 加工订货B. 统购包销
C. 经销代销D. 公私合营
9. 对于科学文化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实行的方针是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 团结- 比评 团结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的是
A.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B.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
C.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阶段
D.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
11. 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C.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 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
C.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实现共同富裕B. 消灭剥削
C. 消除两极分化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4. 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
A.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B. 工作稳定、收入满意、环境优美
C. 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D. 教育公平、保障可靠、机会均等
15. 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改革是
A. 目 的 B. 动力 C. 前提 D. 关键
16.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
A. 控制力 B. 影响力 C. 协调力 D. 竞争力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政府 B. 市场
C. 法 律 D. 企业
18. 我国的国体是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A. 人民民主专政 B. 党的领导
C. 人民的主体地位D. 社会主义民主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 社会主义荣辱观
21. “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
A. 一个中国B. 两种制度
C. 高度自治D. 繁荣稳定
22.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是
A. 国家间的友好关系B. 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C. 国家的主权和安全D. 世界发展的多样性
2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 互不侵犯B. 互不干涉内政
C. 合作共赢D. 国家主权平等
24. 社会主义时期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各民族
A. 一律平等 B. 团结互助
C. 共同繁荣D. 和睦相处
2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
A.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B.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C.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D. 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分,共35分) 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计分。
26.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7.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8. 简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29. 简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30. 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1. 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32.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愿景与行动》。简述该文件提出的“一带一路”共建原则。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 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 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 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摘自《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